梵冊的意思、梵冊的詳細解釋
梵冊的解釋
亦作“ 梵策 ”。佛教典籍。 宋 俞文豹 《唾玉集·無佛論》:“﹝ 張商英 ﹞嘗見梵冊整齊,歎吾儒之不若。” 明 沉德符 《野獲編·鬼怪·奇鬼》:“餘問之學佛人雲,此名拱屍鬼,然徧考梵冊不得。” 清 褚人穫 《堅瓠八集·十空曲》:“ 尤悔庵 先生《駐雲飛·十空曲》:擾擾匆匆,遮莫晨鷄與暮鐘。梵策無須唪,公案何勞頌。”
詞語分解
- 梵的解釋 梵 à 關于古代印度的:梵語(印度古代的一種語言)。梵文(印度古代的文字)。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 冊的解釋 冊 è 古代稱編串好的竹簡,現在指裝潢好的紙本子:紀念冊。花名冊。畫冊。 量詞,指書籍:一冊書。 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神仙的文書或封爵的诏書:冊文(文體名,為冊命、冊書等诰命文字的一種。簡稱“冊”)。冊命
網絡擴展解釋
“梵冊”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指代佛教典籍或佛經。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拼音:fàn cè()
- 注音:ㄈㄢˋ ㄘㄜˋ
- 釋義:亦作“梵策”,指佛教經典或相關文獻()。
2.詞源與結構
- 梵:源自梵語“Brahmā”(梵天),後泛指與佛教相關的事物。
- 冊:古代指編串好的竹簡,後引申為書籍、典籍。
- 結構:上下結構(梵)+ 獨體結構(冊),組合後特指佛教經書()。
3.文獻引用
- 宋代俞文豹《唾玉集·無佛論》提到張商英感歎梵冊裝幀整齊,認為儒家典籍不如()。
- 明代沈德符《野獲編》記載“梵冊”用于考據佛教術語()。
4.相關用法
- 常與“貝葉”(貝葉經)并稱,如“貝葉梵冊”,泛指佛經()。
- 清代褚人獲《堅瓠八集》中,以“梵策”代指佛經()。
5.綜合說明
“梵冊”一詞多用于古代文獻,強調佛教典籍的莊嚴性與系統性。其含義與“佛經”“梵夾”等詞相近,但更側重典籍的裝幀形式(如冊頁)及文化地位()。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例,可參考《唾玉集》《野獲編》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梵冊(fàn cè)是一個漢字詞語,它有着豐富的含義和背景。下面是關于梵冊的一些重要信息:
梵冊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梵(水部)是一個由水部組成的部首,它代表着與水相關的意義。梵的筆畫數是11。
冊(攴部)是一個由攴部組成的部首,它代表着書寫和記錄的意義。冊的筆畫數是5。
梵冊的來源:
梵冊這個詞來自于佛教的詞彙。梵指的是梵天,是佛教中的一個重要神佛。冊則代表經書或文獻。因此,梵冊可以理解為指代佛經或佛教經典。
梵冊的繁體寫法:
梵冊的繁體寫法為「梵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梵冊的字形可能會有一些差異。然而,梵和冊的基本形态和部首組成并沒有改變。
例句:
1.他每天都讀梵冊,研究佛教的智慧。
2.這本梵冊保存了許多珍貴的佛學文獻。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梵天、梵音、梵文等。
近義詞:佛經、經典、經書等。
反義詞:俗書、世間書等。
希望以上信息能夠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