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留籲的意思、留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留籲的解釋

春秋 時北方部族 赤狄 的一支, 魯宣公 十六年(公元前593年),并于 晉國 。地在今 山西省 屯留縣 南。《春秋·宣公十六年》:“ 晉 人滅 赤狄 甲氏 及 留籲 。” 杜預 注:“ 甲氏 、 留籲 , 赤狄 别種。”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濁漳水》:“東逕 屯 留 縣 城南,故 留籲國 也, 潞氏 之屬。”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留籲”是春秋時期北方少數民族赤狄的一個分支,其曆史與地理信息可通過以下要點解析:

  1. 部族歸屬
    屬于赤狄(北方狄族的一支),活動于今山西省南部地區,具體位于屯留縣以南。

  2. 曆史事件
    公元前593年(魯宣公十六年),晉國滅赤狄,留籲部族被吞并,标志着其獨立政權的終結。這一事件在《春秋·宣公十六年》中有明确記載:“晉人滅赤狄甲氏及留籲。”

  3. 地理考證
    北魏地理學家郦道元在《水經注·濁漳水》中提到:“東逕屯留縣城南,故留籲國也。”進一步佐證其地理位置在今山西屯留縣南。

  4. 名稱含義
    “籲”在此處為部族名稱的組成部分,其發音為“yù”,可能與古音譯或當地語言相關,但具體語義已不可考。

“留籲”作為赤狄分支,是研究春秋時期民族融合與晉國擴張的重要曆史對象。如需進一步了解其族源或文化特征,建議參考《左傳》《史記》等先秦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留籲

留籲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停留在原地,沒有前進或離開的意願或行動。

拆分部首和筆畫

留籲是由部首田和口組成,總共有7個筆畫。

來源

留籲最早出自《易·觀》:“留籲:觀其所畜,而求其獲。”後來被廣泛用于描述人們在原地停留、不願離去的情況。

繁體

留籲的繁體字為「留踦」。

古代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留籲的字形稍有不同。田部的寫法類似于「田」,而口部則類似于「人」。

例句

他在園子裡看花一整天都留籲不肯離開。

組詞

留戀、逗留、停留。

近義詞

逗留、停留、滞留。

反義詞

離去、出發、啟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