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供事的意思、供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供事的解釋

(1) [hold office]

(2) 清代京吏在衙門内各房科管理事務的,都稱供事

(3) 奉事;履行職責

詳細解釋

(1).奉事;履行職責。 漢 韋玄成 《戒子孫》詩:“我既茲恤,惟夙惟夜;畏忌是申,供事靡憜。”

(2).侍奉;服事。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書證》:“古者,子婦供事舅姑,旦夕在側,與兒女無異。” 明 顧起綸 《國雅品·釋品》:“ 仁公 嘗供事 高皇帝 。其為詩秀麗夐拔。”《明史·宦官傳序》:“有老閹供事久,一日從容語及政事,帝大怒,即日斥還鄉。”

(3).奉祀。 唐 馮贽 《雲仙雜記·自負書劍》:“ 淩倚 隱 衡山 ,往來自負書劍,削竹為擔,裹以烏氈。 倚 既死,山僧取以供事。”

(4). 清 代京吏之一。《清會典·吏部·驗封清吏司》:“凡京吏之别三:一曰供事,二曰儒士,三曰經承。”注:“宗人府、内閣、上諭館、文淵閣、翰林院、詹事府、中書科、内廷三館及修書各館,各衙門則例館,皆曰供事。” 清 袁枚 《新齊諧·蔡京後身》:“有内閣供事 石俊 者,微有姿,而私6*處甚佳。” 清 林則徐 《奉旨前往廣東查辦海口事件傳牌稿》:“照得本部堂奉旨馳驛前往查辦 海口 事件,并無隨帶官員、供事、書吏。”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供事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供事是漢語中一個兼具曆史性與功能性的複合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存在差異。根據《漢語大詞典》記載,“供”本義為供給、供奉,“事”指事務、職責,二者組合後形成以下兩種核心釋義:

  1. 基本釋義

    指共同從事某項事務或承擔同一職責,常見于古代文獻中描述官員協作場景。例如《後漢書》提及“群臣供事于朝”,即強調百官共同處理朝政(來源:《漢語大詞典》)。

  2. 延伸用法

    在宗教或禮儀語境中,“供事”特指供奉神靈、祖先或執行祭祀儀式,如《禮記·祭統》中“供事于宗廟”描述祭祀活動的莊重性(來源:《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現代漢語中,該詞多用于曆史研究或特定文化表達,例如描述傳統節慶中的祭祖行為。

需注意的是,《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未單獨收錄“供事”詞條,但其構成語素“供”與“事”的獨立釋義仍可支撐上述分析。這一詞彙的演變反映了漢語從具體行為描述到抽象文化概念的擴展過程。

網絡擴展解釋

“供事”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曆史背景和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解釋:

一、清代官職名稱

指清代在中央衙門(如宗人府、内閣、翰林院等)中負責管理文書、事務的吏員,屬于基層辦事人員。其職責類似書吏,但級别較低。例如《清會典》記載:“凡京吏之别三:一曰供事,二曰儒士,三曰經承。”


二、侍奉、履行職責

  1. 古代家庭倫理
    指子媳侍奉公婆,如北齊《顔氏家訓》提到:“子婦供事舅姑,旦夕在側,與兒女無異。”
  2. 官員或仆從服侍君主
    如明代有宦官“供事久”被皇帝斥責的記載(《明史·宦官傳序》),以及“仁公嘗供事高皇帝”等描述。

三、奉祀、供奉

唐代文獻《雲仙雜記》記載隱士淩倚去世後,“山僧取以供事”,此處指将其遺物用于祭祀或紀念。


讀音與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清會典》《顔氏家訓》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按本班賈奔投畢時蔔正豺狐之心逞心吹毛出目登封遞進地壠堤山方奇趕情公路夠受的關言歸整紅樹歌童回光将纔交存角手九女星九原集訓眷留竣役拘送困折量材錄用吏才利銳脈門馬靸面陰妙楷彌天大謊木匵内顧疲愞窮猿失木蕲蛇球子心腸取裝軟包裝如其世雠侍巾栉瘦臞擡駕唐肆讨取婉曲衛星卧起下勁脅說西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