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不肖的意思、不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不肖的解釋

(1)

 

[unworthy]∶品行不好,沒有出息(多用于子孫)(不肖子孫)

(2)

 

[Nothing doing]∶謙辭。不才,不賢

臣等不肖,請辭去。——《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

詳細解釋

(1).謂子不似父。《禮記·雜記下》:“諸侯出夫人,夫人比至于其國……主人對曰:‘某之子不肖,不敢辟誅。’” 鄭玄 注:“肖,似也。不似,言不如人。”《史記·五帝本紀》:“ 堯 知子 丹朱 之不肖,不足授天下。” 司馬貞 索隱引 鄭玄 曰:“言不如父也。”後用以稱子孫之不孝。 巴金 《秋》四五:“他們這些不肖子弟拿了爹的錢,又不聽爹的話。”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好,我說過,我說過,我是為我這些不肖的子孫才說的。”

(2).不相象。 清 黃宗羲 《贈黃子期序》:“有 慈豁霞生 者,無所傳授,多為村落傳神,無有不肖。”

(3).不成材;不正派。《禮記·射義》:“發而不失正鵠者,其唯賢者乎?若夫不肖之人,則彼将安能以中。” 孔穎達 疏:“不肖,謂小人也。”《韓非子·功名》:“ 堯 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位卑也。”《漢書·武帝紀》:“ 代郡 将軍 敖 、 雁門 将軍 廣 ,所任不肖,校尉又背義妄行,棄軍而北。” 顔師古 注:“肖,似也。不肖者,言無所象類,謂不材之人也。” 宋 蘇轼 《上富丞相書》:“翰林 歐陽公 不知其不肖,使與於制舉之末,而發其猖狂之論。” 吳玉章 《從甲午戰争前後到辛亥革命前後的回憶》六:“留 日 學生中也确有一些不肖之徒,見利忘義,以緻被它軟化。”

(4).自謙之稱。《戰國策·齊策二》:“今 齊王 甚憎 張儀 , 儀 之所在,必舉兵而伐之。故 儀 願乞不肖身而之 梁 。” 唐 韓愈 《上考功崔虞部書》:“ 愈 不肖,行能誠無可取。”《遼史·耶律阿息保傳》:“不肖適異國,必無生還,願公善輔國家。” 阿英 《關于瞿秋白的文學遺著》:“不肖罪孽深重,禍延筆名 陳笑峰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不肖”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解釋,以下為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不肖(拼音:bù xiào)原指子孫在品行或能力上不如父輩,後延伸為形容不成材、不孝或品行不端的人,尤其在“不肖子孫”中常見。

二、詳細解釋

  1. 指子孫不孝或不成材
    多用于批評後代品行不端、未繼承家族德行。例如:

    • 《史記·五帝本紀》提到堯認為兒子丹朱“不肖”,不足以繼承天下。
    • 巴金在《秋》中用“不肖子弟”形容揮霍家産的子孫。
  2. 謙辭,表示自謙
    古代文人或官員用“不肖”自稱,意為“不才”。例如:

    • 《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中廉頗自稱“臣等不肖,請辭去”。
    • 韓愈《上考功崔虞部書》以“愈不肖”表示謙遜。
  3. 形容不正派或不成器
    廣義上可指品德低劣或能力不足的人。例如:

    • 《禮記·射義》将“不肖”與“賢者”對比,指代小人。
    • 《韓非子·功名》提到堯若為普通人,則“非不肖也,位卑也”。

三、近義與反義

四、例句參考

  1. “你這個不肖子孫,家産都快被你揮霍光了”(現代用法)。
  2. “代郡将軍敖、雁門将軍廣,所任不肖”(《漢書·武帝紀》)。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史記》《禮記》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不肖是一個中文詞彙,意思是指行為不端、品行不良、不孝順的人。該詞的拆分部首是不和肖,其中不表示否定,肖代表相似。不肖的筆畫總共有11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化中的觀念,将不孝順的人描述為不肖。在繁體字中,不肖的寫法為「不肖」。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沒有明顯的差異。 以下是一些關于不肖的例句: 1. 他是個不肖子弟,整天遊手好閑。 2. 我們不應該容忍不肖的行為。 3. 那個不肖的繼承人敗壞了家族的聲譽。 一些相關的詞語可以幫助更好地理解不肖: 1. 不孝順:表示不尊敬和不順從父母的行為。 2. 品行不良:形容一個人的行為舉止不符合道德規範。 3. 不端:形容行為不正當或不規矩。 不肖沒有明顯的近義詞或反義詞,因為它描述的是一種特定的行為或品質,而且在正面和負面之間沒有太大的中間地帶。 希望以上回答能夠滿足你的需求!如果你有其他問題,我可以再給你提供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