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鞠為茂草 ”。
“鞠草”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解釋,需根據具體來源區分:
“鞠草”是成語“鞠為茂草”的簡寫,意為雜草叢生、堵塞道路,形容地方荒涼破敗。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低頭請求原諒”,認為: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權威古籍。
鞠草是一個漢字詞語,由“鞠”和“草”兩個部分組成。它是一個動态詞,有壓制、曲折、屈服等意思。
鞠草的部首是革(gé),總共有11個筆畫。
《鞠草》一詞出自《莊子·秋水篇》。它比喻忍辱負重的處境下,屈強自持,不向惡勢力低頭,表達了面對壓迫時的堅韌與反抗。
鞠草在繁體字中寫作「鞠草」。
在古代,鞠草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因為漢字的演變和發展,字形在不同曆史時期有所變化。
1. 他面對困境時鞠草不折,從不屈服。
2. 雖然遭受了許多挫折,但她依然能夠鞠草頂住,戰勝困難。
1. 鞠躬:表示以彎腰行禮的動作。
2. 鞠腿:表示彎曲膝關節使小腿往後伸的動作。
3. 草率:表示不認真、馬虎的态度或行為。
4. 草木皆兵:表示心神緊張,疑神疑鬼。
1. 忍辱負重:表示忍受******和承擔重負。
2. 屈服:表示被迫接受,不得不退讓。
3. 抗争:表示反抗、抵抗。
1. 堅持:與鞠草相對,表示不屈服,堅定立場。
2. 抵抗:與鞠草相對,表示不輕易退讓,對抗壓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