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漢書·馬融傳》:“初 融 懲於 鄧氏 ,不敢復違忤埶家,遂為 梁冀 草奏 李固 。又作大将軍《西第頌》,以此頗為正直所羞。”後因稱獻媚權貴的文章為“西第頌”。 清 顧炎武 《過矩亭拜李先生墓》詩:“心鄙 馬季長 ,不作《西第頌》。”
“西第頌”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詞語,其含義與獻媚權貴的行為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據《後漢書·馬融傳》記載,東漢學者馬融因曾得罪外戚鄧氏家族,後為自保而依附權臣梁冀,不僅為其撰寫彈劾忠臣李固的奏章,還創作了《西第頌》以歌頌梁冀的府邸(“西第”指梁冀宅邸)。這一行為被當時正直之士所不齒,因此“西第頌”逐漸成為阿谀奉承文章的代稱。
清代學者顧炎武在《過矩亭拜李先生墓》詩中寫道:“心鄙馬季長,不作《西第頌》”,借批判馬融(字季長)表達對趨炎附勢行為的鄙夷。
該詞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讨論中,形容文人喪失氣節、攀附權勢的創作行為,具有鮮明的批判色彩。
“西第頌”通過曆史事件,生動反映了古代文人與權力之間的複雜關系,成為諷刺谄媚文化的典型符號。
《西第頌》是一首古代詩歌,用來頌揚西方大自然的壯麗景色和神奇之處。它表達了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生命的贊美。
《西第頌》的拆分部首是言(讠)和田(疋),共有12個筆畫。
《西第頌》是中國古代文學作品,最早出現在《詩經》中,是大約2500年前的作品。
《西第頌》的繁體字形為「西第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西第頌》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具體需要進行研究。
這裡是一句出自《西第頌》的例句:
「大西之景,猶在我心;落日晚霞,映照着江山。」
與《西第頌》相關的組詞有:
西風、頌揚、大自然、壯麗景色、神奇之處等。
與《西第頌》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頌詩、頌歌、贊美詩、贊美歌等。
與《西第頌》意思相反的詞語有辱罵、諷刺、诋毀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