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記·吳太伯世家》:“ 季劄 之初使,北過 徐君 。 徐君 好 季劄 劍,口弗敢言。 季劄 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還至 徐 , 徐君 已死,於是乃解其寶劍,繫之 徐君 冢樹而去。從者曰:‘ 徐君 已死,尚誰予乎?’ 季子 曰:‘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吾心哉!’”後以“留徐劍”為悼友之典故。 唐 杜甫 《哭李尚書》詩:“欲挂留 徐 劍,猶迴憶 戴 船。” 明 何景明 《哭以道》詩:“他時若挂留 徐 劍,忍向 橋山 覓墓林。”
“留徐劍”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詞語,主要用于表達對亡友的悼念或強調誠信守諾的精神。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詞出自《史記·吳太伯世家》,記載春秋時期吳國公子季劄的故事:季劄出使途中拜訪徐國國君,徐君喜愛他的佩劍卻未明言。季劄因使命未完成暫未贈劍,返程時徐君已逝,季劄仍将寶劍挂于其墓前,表示“心已許之,不可因死背諾”。
該典故衍生出“挂劍”“懸劍”等類似表達,成為文學中象征信義的經典意象。明代何景明《哭以道》詩句“他時若挂留徐劍”,亦沿用此意。
多用于詩詞、悼文等文學創作,或形容人物重諾守信的性格。需注意屬于特定文化語境詞彙,日常使用較少。
注:更完整典故細節可參考《史記》原文或權威曆史典籍。
《留徐劍》是一個中國姓氏。它由三個單獨的漢字組成:留、徐、劍。
在這三個漢字中,留的部首是田,它有5個筆畫;徐的部首是彳,它有3個筆畫;劍的部首是刀,它有4個筆畫。
《留徐劍》這個姓氏源自中國文化和曆史。留、徐、劍都是常見的姓氏,它們都有獨特的含義和出處。
在繁體字中,《留徐劍》會以褒義的「亮薖劍」表示。
在古時候,留這個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古文中的留字由兩個部分組成,上面是「刀」字,下面是「留」字。這種古代寫法在《詩經·鄘風·伐檀》中可以找到。
以下是一個例句,展示了《留徐劍》這個姓氏的使用方式:
張老師介紹:“這是我的朋友,他姓留,名徐劍。”
組詞:
留言、留學、徐徐、劍術
近義詞:
留有餘地、留存、徐步、刀劍
反義詞:
切割、徘徊、拒劍、留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