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節察的意思、節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節察的解釋

宋 代節度使、觀察使的合稱。 清 錢大昕 《十駕齋養新錄·官名地名從省》:“ 宋 人稱節度、觀察為節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節察是漢語中的曆史官職合稱,其詞義及用法可從以下五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節察"由"節度使"與"觀察使"兩個官職名稱縮合而成,特指唐代中期開始出現的軍政長官兼任現象。其中"節"取自節度使的軍事節制權,"察"源于觀察使的監察職能(《漢語大詞典》卷九)。

二、曆史演變

  1. 初始分置:開元二十一年(733年)設十五道采訪使(後改觀察使),專司監察
  2. 職權合并:安史之亂後,逐漸形成節度使兼觀察使的制度
  3. 定型時期:德宗貞元年間确立"節察"并置的慣例(《舊唐書·職官志》)

三、職能範圍 • 軍事管理:統領轄内軍隊,掌旌節以示權威 • 民政監察:考核州縣官吏,稽查賦稅征收 • 司法權限:可決斷流刑以下案件 • 人事任免:具薦舉縣令及以下官員之權(《通典·職官典》)

四、文獻出處 該詞可見于《全唐文》卷四百六十五收錄的授官制書:"可依前件,仍充淮南節察處置等使",印證了其作為正式官稱的用法。

五、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已不作為常用詞彙存在,僅見于曆史研究領域。需注意與"節孝""察舉"等相似構詞法詞語的區分。對于具體官職沿革,可參考中華書局點校本《新唐書·方鎮表》的詳細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

“節察”是宋代官職名稱的合稱,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一、基本釋義

“節察”指宋代節度使與觀察使的合稱,屬于地方高級官職的簡稱。該詞源于宋代對官名的簡化習慣,常見于文獻記載。

二、曆史背景

  1. 節度使:原為唐代設立的軍事長官,宋代逐漸虛銜化,多授予宗室、功臣或邊疆将領,實際權力削弱,更多作為榮譽頭銜存在。
  2. 觀察使:唐代始設,負責監察州縣,宋代演變為地方行政長官之一,常與節度使并置。

三、文獻依據

清代學者錢大昕在《十駕齋養新錄·官名地名從省》中明确提到:“宋人稱節度、觀察為節察”,印證了這一簡稱的通行性。

四、其他說明

以上内容綜合了多個權威來源的考證,如需進一步了解節度使、觀察使的具體職能差異,可查閱《宋史·職官志》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白茅人拜問不死不活逋責財布吃閉門羹抽象主義丹忱刀筆賈豎電子排版迪斯科二面角番降發條分兒風景分文不名咈心負埶垢膩管用古處寒鷃滑魚呼和浩特瀖濩笳鼓之徒監牒降冕見志蛟浪角粽潔悫捐身醵錢庫婁酷日樂宅裂片鈴眊隴笛龍骨車倫序滿意綿絨念奴嬌(大江東去)賠贈情深義重戎吏僧盟勺飲生故申威視同路人仕途屬城條制文冢相襯相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