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德的意思、誦德的詳細解釋
誦德的解釋
頌揚功德。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封禅》:“鋪觀兩 漢 隆盛, 孝武 禪號於 肅然 , 光武 巡封於 梁父 ,誦德銘勳,乃鴻筆耳。”
詞語分解
- 誦的解釋 誦 (誦) ò 用有高低抑揚的腔調念:誦讀。背誦。誦詩。 稱述,述說:“王之為都者,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為王誦之”。 詩歌:作誦(作詩)。 怨謗。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 德的解釋 德 é 人們共同生活及行為的準則和規範,品行,品質:美德。品德。公德。德行。道德。德性。德育(以一定的社會要求,進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德才兼備。度德量力。德高望重。 心意,信念:一心一德。
網絡擴展解釋
“誦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頌揚功德”。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拼音:sòng dé
- 釋義:指通過語言或文字對某人的功德、功績進行贊美和傳揚。
- 字義拆分:
- 誦:本義為朗讀、背誦,引申為傳述、表達。
- 德:指道德、品行,特指值得稱頌的功業或善行。
二、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南朝梁代劉勰的《文心雕龍·封禅》:“鋪觀兩漢隆盛,孝武禪號於肅然,光武巡封於梁父,誦德銘勳,乃鴻筆耳。”,意為通過文筆記錄并贊頌帝王的功業。
三、用法與示例
- 文學創作:常用于曆史文獻或頌文中,如“誦德銘勳”指通過文字銘刻功勳并加以頌揚。
- 現代語境:可擴展為對個人或集體成就的公開贊揚,例如:“這篇演講誦德先輩的貢獻,激勵後人奮進。”
四、補充說明
部分來源(如)提到“誦德”與儒家經典的誦讀相關,認為是通過學習經典傳承道德。此解釋較為特殊,可能是特定語境下的引申義,但主流仍以“頌揚功德”為核心含義。
五、常見混淆
需注意與“頌德”的區别:
- 誦德:強調通過語言或文字傳述功德。
- 頌德:更直接指向贊美行為本身,兩者常互通,但“誦”更側重表達形式。
網絡擴展解釋二
誦德(sòng dé)是一個具有深遠意義的詞彙,可以拆分為"讠"和"德"兩個部首。其中,"讠"是一個聲旁部首,表示與言語、語言相關;"德"是一個意義部首,表示品德、道德。誦德的字形由四個筆畫組成。
《誦德》一詞來源于古代儒家思想中的"誦經講德",強調通過誦讀經典,融入經書中所倡導的道德準則,實踐社會道德規範。誦德通過講授經典中的道德教誨,培養人們的道德觀念和道德品質,促進社會和諧。
在繁體字中,誦德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誦德"的字形略有不同。其中,"誦"字的上部是"讠"部,下部是"〢",意為讀書或口中吟讀。"德"字的上部是"彳"部,下部是"心",表示内心所積累的品德。
以下是一個例句:
通過誦德,人們可以内化道德,并将其付諸行動。
以下是一些與"誦德"相關的組詞:
1. 講德:強調通過言詞傳授道德教誨。
2. 學德:強調通過學習提升品德。
3. 弘德:指廣傳品德典範,繼承道德傳統。
以下是一些近義詞:
1. 教育:通過傳授知識和道德規範來培養人們的品德和智慧。
2. 道德:關于行為準則和價值觀的原則和規範。
以下是一些反義詞:
1. 違德:指行為不符合道德規範。
2. 不誦德:指不注重道德教育和實踐。
綜上所述,《誦德》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詞彙,強調通過言語交流和文字閱讀來培養人們的道德品質。它源自古代儒家思想中的"誦經講德",并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有一些區别于現代寫法的字形。誦德的實踐有助于個人和社會的道德提升。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