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無畏的意思、無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無畏的解釋

[undauntedness;fearless] 無所畏懼

英勇無畏

詳細解釋

(1).無所忌憚。《書·泰誓中》:“勗哉夫子,罔或無畏,寧執非敵。” 孔 傳:“無敢有無畏之心。”《新唐書·隱逸傳·孫思邈》:“慎以畏為本,故士無畏則簡仁義,農無畏則堕稼穡,工無畏則慢規矩,商無畏則貨不殖。”

(2).無所畏懼。《禮記·表記》:“無欲而好仁者,無畏而惡不仁者,天下一人而已矣。” 晉 張華 《女史箴》:“玄熊攀檻, 馮媛 趍進。夫豈無畏,知死不恡。” 楊朔 《英雄時代》:“他們那種大無畏的忘我精神,更是驚人!”

(3).不要害怕。《左傳·哀公二十七年》:“寡君命 恒 曰:‘無及寡,無畏衆。’”《孟子·盡心下》:“王曰:‘無畏!寧爾也,非敵百姓也。’” 朱熹 集注:“王謂 商 人曰:無畏我也。”

(4).指 唐 五代 間皇帝賜臣下在禦前直言無須忌憚的一種特殊待遇。 唐 孟棨 《本事詩·高逸》:“ 白 頓首曰:‘ 寧王 賜臣酒,今已醉。倘陛下賜臣無畏,始可盡臣薄技。’”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六:“俗説 唐 、 五代 間事,每及功臣,多雲‘賜無畏’……無畏者,許之無所畏憚。”

(5).佛教語。指佛于大衆中說法泰然無所畏之德。《法苑珠林》卷八一:“我能飛行遊虛空,已過汝界心無畏。” 許地山 《綴網勞蛛·命命鳥》:“願勇猛無畏 阿彌陀 ,俯聽懇求接引我。”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無畏”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wú wèi,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

1.基本釋義

2.詞源與曆史用法

3.近義詞與反義詞

4.用法與例句

5.文化内涵

強調“無畏”需以“慎”為基礎,如《新唐書》提到士、農、工、商若失去敬畏,會導緻社會秩序混亂。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體用例,可參考《左傳》《新唐書》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無畏

《無畏》是一個常用詞彙,表示毫無畏懼或勇氣十足的意思。它由兩個部分組成:「無」和「畏」。

部首和筆畫

「無」的部首是「一」,表示“一無所有”;它的筆畫數為四畫。而「畏」的部首是「白」,表示“怕”的意思;它的筆畫數為11畫。

來源

《無畏》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它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左傳》中的一句話:“敢則無畏也”,意思是“敢于行動,就不會畏懼”。因此,「無畏」被用來形容一個人在面對困難和危險時毫不退縮的态度。

繁體

「無畏」的繁體字是「無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無畏」的寫法有所不同。其中一種古時候寫法是「無畏」,另一種古時候寫法是「毋畏」,這兩種寫法同樣傳達了不畏懼的意思。

例句

1. 在面對困難時,他展現出了無畏的精神。

2. 她毫不畏懼地迎接挑戰。

組詞

1. 無畏向前:意味着勇往直前,毫不退縮。

2. 無畏冒險:指對冒險活動毫不畏懼。

近義詞

1. 無懼:表示沒有恐懼,勇往直前。

2. 勇敢:指具有勇氣并敢于面對困難。

反義詞

1. 畏懼:表示害怕、膽小。

2. 退縮:指在困難面前不敢繼續前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