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無畏的意思、無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無畏的解釋

[undauntedness;fearless] 無所畏懼

英勇無畏

詳細解釋

(1).無所忌憚。《書·泰誓中》:“勗哉夫子,罔或無畏,寧執非敵。” 孔 傳:“無敢有無畏之心。”《新唐書·隱逸傳·孫思邈》:“慎以畏為本,故士無畏則簡仁義,農無畏則堕稼穡,工無畏則慢規矩,商無畏則貨不殖。”

(2).無所畏懼。《禮記·表記》:“無欲而好仁者,無畏而惡不仁者,天下一人而已矣。” 晉 張華 《女史箴》:“玄熊攀檻, 馮媛 趍進。夫豈無畏,知死不恡。” 楊朔 《英雄時代》:“他們那種大無畏的忘我精神,更是驚人!”

(3).不要害怕。《左傳·哀公二十七年》:“寡君命 恒 曰:‘無及寡,無畏衆。’”《孟子·盡心下》:“王曰:‘無畏!寧爾也,非敵百姓也。’” 朱熹 集注:“王謂 商 人曰:無畏我也。”

(4).指 唐 五代 間皇帝賜臣下在禦前直言無須忌憚的一種特殊待遇。 唐 孟棨 《本事詩·高逸》:“ 白 頓首曰:‘ 寧王 賜臣酒,今已醉。倘陛下賜臣無畏,始可盡臣薄技。’”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六:“俗説 唐 、 五代 間事,每及功臣,多雲‘賜無畏’……無畏者,許之無所畏憚。”

(5).佛教語。指佛于大衆中說法泰然無所畏之德。《法苑珠林》卷八一:“我能飛行遊虛空,已過汝界心無畏。” 許地山 《綴網勞蛛·命命鳥》:“願勇猛無畏 阿彌陀 ,俯聽懇求接引我。”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無畏"是一個漢語形容詞,其核心含義是指沒有畏懼、毫不害怕。它描述的是面對危險、困難、壓力或未知事物時,所表現出的勇敢、鎮定、無所畏懼的心理狀态或精神品質。

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1. 核心釋義:

    • 無所畏懼;毫不害怕。 這是"無畏"最直接和根本的含義。它強調主體在面對可能引起常人恐懼的事物時,内心沒有恐懼感,态度勇敢堅決。例如:"戰士們無畏敵人的炮火,奮勇沖鋒。" "科學家們以無畏的精神探索未知領域。"
  2. 語義構成與特征:

    • 構詞法: "無畏"由否定副詞"無"和動詞"畏"(害怕、恐懼)組合而成,屬于偏正式合成詞。字面意思就是"沒有害怕"。
    • 語義側重: 側重于描述内在的心理狀态和精神面貌,而非外在的勇猛行為(雖然無畏常導緻勇敢行為)。它更強調一種鎮定、果敢、不退縮的内在力量。
    • 程度與性質: 通常帶有褒義色彩,形容一種值得敬佩的勇氣和膽識。它描述的是一種主動的、積極的、基于信念或責任感的勇敢,而非魯莽或無知者無畏。
    • 使用語境: 常用于書面語和正式場合,也常見于成語(如"無私無畏"、"英勇無畏")和贊揚英雄、模範人物或崇高精神的表述中。它可以修飾人(無畏的戰士)、精神(無畏的精神)、行為(無畏的探索)等。
  3. 文化内涵與引申:

    • "無畏"在中國文化中是一種被高度推崇的美德,常與"勇敢"、"堅強"、"奉獻"、"擔當"等品質相關聯。它體現了面對逆境和挑戰時,人所應具備的積極态度和内在力量。
    • 在哲學或宗教語境下(如佛教),"無畏"有時也指修行者達到某種境界後,對生死、得失等超越常人的恐懼,獲得的一種自在無礙的心境(如"四無所畏")。

權威參考來源:

"無畏"意指内心毫無恐懼,在面對危險、困難或挑戰時表現出勇敢、鎮定和果敢的精神品質。它是一個褒義詞,強調積極的内在力量,是中華文化中推崇的重要美德。其權威釋義可參考《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

“無畏”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wú wèi,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

1.基本釋義

2.詞源與曆史用法

3.近義詞與反義詞

4.用法與例句

5.文化内涵

強調“無畏”需以“慎”為基礎,如《新唐書》提到士、農、工、商若失去敬畏,會導緻社會秩序混亂。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體用例,可參考《左傳》《新唐書》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坳泓豹髓保宥布施殘略承兌出賽呆憨淡甯道不得釣玉低心敦雅發徙斐美桂玉豪上豪興河堤黑骨頭何景明呵腰洪渠黃花魚挾策夾和醬甀叫賣驕生慣養禁系刻骨崩心口伐藍婆理辜懔坎廪稍李叟末號幕北捏事青丹清冽啟臆蚺蛇膽日朘月減容閱磉盤身勢學庶揆樹頭酒鐵杆蒲汀滢抟風穨響外簾官罔生畏懦誣謬閑争氣喜不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