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晉書·阮籍傳》:“﹝ 籍 ﹞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迹所窮,輒痛哭而返。” 唐 王勃 《滕王閣序》:“ 阮籍 猖狂,豈效窮途之哭!”本謂因車無路可行而悲傷,後亦謂處于困境所發的絕望的哀傷。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四:“ 堯峰 僧坦然自京師歸,訪友于此;不值,有窮途之哭,囊中惟錢十八文耳。”
“窮途之哭”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該成語源自《晉書·阮籍傳》,記載了魏晉名士阮籍的行為:“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迹所窮,辄痛哭而返。”阮籍因不滿現實,常獨自駕車漫遊,行至無路可走時便放聲痛哭,以此表達對世道困境的悲憤。
與“窮途末路”“窮途潦倒”等詞義相近,但“窮途之哭”更側重情感宣洩,而非單純描述處境艱難。
這一成語通過曆史典故和文學化表達,深刻傳遞了人在絕境中的悲怆情感,使用時需注意語境與情感色彩的契合。
《窮途之哭》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在困厄、困境中哭泣、呼喊。
《窮途之哭》的部首是穴(xué),拼音為xue4。它的總筆畫數為14。
《窮途之哭》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民間故事和傳說。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人們在陷入困境、走投無路時的絕望和悲傷。
《窮途之哭》的繁體字為「窮途之哭」。
古代的寫法可能會略有不同,但大緻相似,比如窮途之哭、窮塗之哭等。
他在困境中無助地哭泣,真是一幅《窮途之哭》的畫面。
窮途、哭泣、困境、困厄。
走投無路、絕望哀求。
順境、幸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