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廪銀的意思、廪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廪銀的解釋

指在學生員向官府領取的折算成銀兩的膳食津貼。《六部成語·戶部》有廪銀目,原注曰:“諸生應領廪米,折銀給發。”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廪銀是明清時期官府向在籍學生(即“廪生”)發放的膳食津貼,其含義和背景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說明:

  1. 基本定義
    廪銀指原本以糧食形式發放的“廪米”被折算為銀兩的津貼形式。主要用于資助通過科舉考試獲得廪生資格的學生,保障其生活與學業。

  2. 曆史背景與出處
    這一制度在《六部成語·戶部》中有明确記載,注明“諸生應領廪米,折銀給發”,反映了明清時期賦稅貨币化趨勢對教育體系的影響,如“一條鞭法”推行後,實物稅逐漸轉為銀兩繳納。

  3. 發放對象與用途
    僅限“廪生”(經考核成績優異的學生)領取,屬于官方教育福利的一部分。廪生可憑此銀兩購買生活物資,減輕經濟負擔,專注于科舉備考。

  4. 相關制度延伸
    廪生制度與科舉緊密關聯,廪銀的額度通常與地方財政挂鈎,不同時期、地區存在差異。部分文獻也提到,若廪生未能通過更高層級的考試,資格可能被取消,津貼隨之停止。

網絡擴展解釋二

廪銀的意思

廪銀是一個漢字詞彙,意為官府庫中的貨币、官銀。它有着深厚的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拆分部首和筆畫

廪銀是由廴部和金部組成的。廴部在左邊,表示廐、廳、庫等;金部在右邊,表示金屬貨币。

它的總筆畫數為21畫。

來源

廪銀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書·食貨志》一書中,用以表示官府的財政收入和出口。

繁體

在繁體字中,廪銀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廪銀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具體的變體寫法需要結合時代和文獻來進行考證。

例句

1. 官府的廪銀收入是國家財政的重要來源之一。

2. 他将生意所得全部換成了廪銀,存放在官方的庫房中。

3. 宋代出現了以廪銀為核心的貨币體系,對經濟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組詞

廪糧、廪田、廪吏、銀庫、銀行

近義詞

廪币、國币、官錢、官币

反義詞

民間貨币、私币、銅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