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司的意思、都司的詳細解釋
都司的解釋
[army and goverment office] 指都指揮使司,掌管一方軍政的官署
以欽依都司掌徼巡。——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詞語分解
- 都的解釋 都 ū 大都市:都市。都會。通都大邑。 一國的最高行政機關所在的地方,京城:首都。國都。京都。建都。 美好:“雍容閑雅,甚都”。都麗。都雅。 總:都為一集。 居:“都卿相之位”。 古代稱頭目、首領。
- 司的解釋 司 ī 主管,操作:司法。司機。司令。司南(古代用磁石做成的辨别方向的儀器,為現在指南針的始祖)。司空(a.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長官;b.複姓)。司徒(a.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土地和徒役的長官,後為
專業解析
“都司”是漢語中具有雙重含義的曆史名詞,其核心釋義可從官職體系與地理區劃兩個維度解析:
一、官職體系中的“都司”
- 明代軍事機構:作為“都指揮使司”的簡稱,是明代省級最高軍事管理機構,隸屬中央五軍都督府,負責轄區衛所軍隊的調度與防務(來源:《中國曆史官職大辭典》)。
- 清代武官職銜:清代綠營軍官職,正四品武官,隸屬提督或總兵,分轄營、汛防務,如《清史稿》載“各省提督節制鎮、協、營、汛,以都司為營官”(來源:《清史稿·職官志》)。
二、地理區劃中的“都司”
- 古代行政區劃名:元代曾設“都司”作為地方監察機構,如“山東東西道宣慰司都元帥府”下設都司(來源:《元史·地理志》)。
- 現代地名遺存:河南、山東等地現存“都司鎮”等地名,源于明代衛所屯田制度,如河南鄧州都司鎮即由明代都司衛所演化得名(來源:《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
該詞釋義綜合了軍事制度史與曆史地理學研究成果,其語義演變體現了中國官僚體系與地域文化的互動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都司”一詞在不同曆史時期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主要含義:
一、明代軍事機構(核心含義)
全稱:都指揮使司,簡稱“都司”。
職能:
- 為明代地方最高軍事管理機構,類似現代軍區,掌管一省衛所及軍事事務。
- 與承宣布政使司(行政)、提刑按察使司(司法)并稱“三司”,三者互不統屬,直接對中央負責。
隸屬關系:受中央五軍都督府和兵部雙重管轄。
二、清代武官職銜
演變:清代沿襲名稱,但職能調整,成為綠營軍官職位。
品級與職責:
- 正四品武官,位次于遊擊(從三品),高于守備(正五品)。
- 負責統領營兵,擔任協将、副将的中級軍官,或管理巡捕、漕運等事務。
補充說明
- 詞源:“都”指總領,“司”指管理,合稱即“總領軍政的機構”。
- 現代關聯:河南省鄧州市有“都司鎮”,為曆史地名遺存。
以上内容綜合了明代機構職能與清代官職演變,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或運作細節,可參考《明史·職官志》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隘陿白緣邦節北鄉不厭其繁側不棱炊骨抖落笃瘵發謀鋒芒逼人風雨表感咽狗舍構意關堡酣然橫眉努目赫怒何所不為後場黃歌顜心蹇瘠借榻笄總決事比抗行拉叉雷騰禮志面條母機南唐逆詐彭勃皮軟曝獻錢垛七景青黑乳豎三娥三叛麝囊聲芳恃屺施朱水到渠成思鲈莼悚切探符堂印天秉橦花童趣讬咐飨年宵寐恓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