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報恩寺的意思、報恩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報恩寺的解釋

古寺名。舊址在今 蘇州市 。相傳本為 三國 吳 孫權 母 吳夫人 所建之 通玄寺 。 唐 開元 中改名 開元寺 。 唐 末毀于兵燹。 後周 顯德 中, 吳越 重建寺,移 唐 報恩山 ( 支硎山 )之 報恩寺 匾額于此,遂襲其名。寺有寶塔十一級,遭火後, 南宋 紹興 間重建,即現存之 北寺塔 。參閱 宋 朱長文 《吳郡圖經續記·寺院》。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報恩寺是漢語中具有佛教文化内涵的專有名詞,由“報恩”和“寺”兩部分構成。根據《漢語大詞典》,“報恩”指“報答所受的恩惠”,體現佛教因果思想中“知恩報恩”的核心教義;“寺”原為古代官署名,東漢後逐漸演變為佛教寺院的總稱,成為僧衆修行與宗教活動的場所。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報恩寺特指以“報恩”為名的佛教建築群。這類寺廟多建于皇家敕令或地方官員主持之下,具有鮮明的禮制建築特征。例如:

  1. 北京報恩寺:始建于明宣德四年(1429年),原為皇家印經廠,現存大雄寶殿為明代官式建築代表作,體現“伽藍七堂”的布局規制(《北京地方志·宗教卷》);
  2. 南京大報恩寺:前身為東吳建初寺,明代重建的琉璃寶塔被譽為“中世紀世界七大奇迹”,其地宮出土的佛頂真骨舍利印證了佛教中國化進程(《南京大報恩寺遺址考古報告》);
  3. 平武報恩寺:四川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木構建築群,鬥拱體系與彩畫工藝具有宋元向明清過渡的典型特征(國家文物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

這類建築承載着多重文化功能:既是踐行佛教報四恩(父母恩、衆生恩、國土恩、三寶恩)的精神空間,也是古代建築技藝的實體呈現。中國佛教協會指出,現存二十餘處報恩寺遺址中,有九處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構成了研究佛教中國化的重要物質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

“報恩寺”一詞在不同語境下有多重含義,具體可從以下兩方面理解:

一、詞語含義

作為成語,“報恩寺”指代“報答恩情的地方”。其由“報恩”(感激并回饋恩德)與“寺”(寺廟)組合而成,象征通過特定場所或形式表達對恩情的回饋。這一釋義更偏向文化意象,強調知恩圖報的精神内核。


二、實際建築

中國曆史上多座寺廟以“報恩寺”為名,以下是幾座代表性實例:

  1. 蘇州報恩寺(北寺塔)

    • 始建于三國吳赤烏年間(238-251年),孫權為報答母親吳太夫人恩情,舍宅改建為通玄寺。唐開元年間改名開元寺,五代後周重建後正式定名“報恩寺”,現存北寺塔為南宋遺存。
  2. 四川平武報恩寺

    • 明正統五年(1440年)由土司王玺父子曆時20年建成,仿北京故宮形制,布局與工藝堪比皇家建築,被稱為“深山故宮”。寺内保留完整明代官式建築,1996年列為全國重點文保單位。
  3. 安徽壽縣報恩寺

    • 梁朝時期始建,距今1400餘年。傳說為僧人李志為弘揚佛法所建,現存大雄寶殿等建築,以鎮寺銅鐘和佛教文化傳承著稱。
  4. 南京大報恩寺

    • 前身為東吳建初寺,明永樂十年(1412年)朱棣為紀念朱元璋重建,曆時19年完工,曾以琉璃塔聞名,後毀于戰火。

“報恩寺”既承載着知恩圖報的文化内涵,也以實體建築形式記錄了不同朝代的曆史與藝術成就。其命名多與報恩主題相關,如帝王報母恩、臣子報君恩等,兼具精神象征與物質文化遺産的雙重價值。

别人正在浏覽...

撥雲霧見青天叱責傳蠟川禽辏力撺哄鳥亂粗紡盜船倒運點厾黩武吠瑠璃風流倜儻奉佐拂戾呒然更難仆數瓜裂河東三箧橫飲回變渾凝嬌妻救颠九工箕業跼天蹐地倦意橘性铠馬寬緩庫侖冷古丁戮沒每人妹婿靡侈鬧災派賞配撥鵬鹍平流緩進清官清淨秋蒐欺詐阒寥賞月石隖收過耍峭台長貪狠條裙甕虀溫燠五明骥纖惰系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