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申抒 ”。亦作“ 申杼 ”。抒發。《陳書·文學傳序》:“大則憲章典謨,裨贊王道,小則文理清正,申紓性靈。”《南史·文學傳序》:“自 漢 以來,辭人代有,大則憲章典誥,小則申抒性靈。”《隋書·經籍志四》:“ 楚 有賢臣 屈原 ,被讒放逐,乃著《離騷》八篇,言己離别愁思,申杼其心,自明無罪,因以諷諫。”
“申纾”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shēn shū,其核心含義為抒發,常見于文學或曆史文獻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部分資料(如)将“申纾”解釋為“通過申請解除困難”,但此釋義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讀,需結合語境判斷。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陳書》《南史》等古籍原文,或查閱漢典等權威辭書。
申纾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申(shēn)和纾(shū)。
申這個字的部首是田,筆畫數為5。它的古時候的寫法為靑。申有許多不同的意思,包括申請、說明、承認等。
纾這個字的部首是纟,筆畫數為7。它的古時候的寫法為糸。纾的意思主要為松弛、緩解、解脫等。
申纾是由申和纾組成的詞語,含義是申請解脫、請求寬慰等。
在繁體字中,申纾也可以寫作申綏。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申的古字形為靑,而纾的古字形為糸。這些古代字形與現代簡化字有所區别。
以下是一些關于申纾的例句:
1. 他向法院申請了纾困金。
2. 希望政府能夠及時纾解民衆的困境。
組詞:申請、申請書、纾困、纾解、纾難等。
近義詞:申述、告訴、請求。
反義詞:困擾、束縛、忍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