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tidy up]∶整理;收拾
把屋子拾掇一下吧
(2) [fix]∶修理
這機器有點毛病,你給拾掇一下好嗎?
(3) [punish] [口]∶懲治
誰敢進行破壞,就把誰拾掇了
(4) [pick up]∶采集;拾取
(1).收羅;拾取。 晉 葛洪 《抱樸子·審舉》:“而有黨有力者,紛然鱗萃,人乏官曠,緻者又美,亦安得不拾掇而用之乎!”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事類》:“然學問膚淺,所見不博,專拾掇 崔杜 小文,所作不可悉難,難便不知所出,斯則寡聞之病也。” 唐 陸龜蒙 《杞菊賦》序:“前後皆樹以杞菊……及夏五月,枝葉老硬,氣味苦澀,旦暮猶責兒童輩拾掇不已。” 宋 王令 《原蝗》詩:“寒禽冬飢啄地食,拾掇穀種無餘遺。” 梁斌 《播火記》八:“常說破家值萬貫哩,叫人隨便拾掇了去我心疼。”
(2).整理;修理。《金6*瓶6*梅詞話》第二三回:“你别要管他,丢着罷,亦發等他們來拾掇。”《醒世姻緣傳》第四九回:“我把這重裡間拾掇拾掇,你合媳婦兒來住。” 柳青 《創業史》第二部第三章:“農具損壞了,要你主任找人拾掇哩。”
(3).謂懲治、處死。 明 賈仲名 《對玉梳》第二折:“休假溫存絮叨叨取撮,佯問候熱剌剌念合,更怕我不趲你那冷氣虛心廝拾掇。” 峻青 《海嘯》第二章:“半夜裡,我派人去要拾掇他。” 孔厥 袁靜 《新兒女英雄傳》第一回:“ 呂司令 給發了好幾打‘插鎖盒子’,誰要反對抗 日 ,就把誰拾掇了!”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拾掇漢語 快速查詢。
“拾掇”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和用法根據語境有所不同,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拾掇”是一個靈活的口語詞,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其具體含義。如需進一步學習,可參考《搜狗百科》或《漢典》的詳細釋義。
拾逗(shi1 duo3),常用動詞。意為清理、整理、整頓。它指通過有條理地收拾、分揀、清理而使得物品或環境變得井然有序。
拾字的部首是手,拆分後的筆畫為5畫。逗字的部首是辶,拆分後的筆畫為9畫。
拾逗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拾字古時的寫法為“十斤”,表示十個斤,指的是收拾整頓。逗字古時寫法為“豆辶”,其中“豆”為辶的聲旁,表示行走。這兩個字進一步演變為現在的“拾”和“逗”。在繁體字中,“拾”沒有變化,而“逗”字用“豆”和“辶”連寫。
古時候,“拾”字的寫法是兩個像“八”字一樣的形狀疊在一起,中間有一橫,旁邊停靠着一個“人”字。以表示要拿起東西的人。而“逗”字的寫法是一個“辶”底下是一個“豆”字的聲旁,同時聲旁的上方橫寫一個點,以表示豆子走一小段路的意思。
1. 她下午整理了他的書房,将所有的書籍按照字母順序拾逗整齊。
2. 這個團隊的領導者非常擅長拾逗事務,使得工作高效有序。
拾拿、拾金不昧、整拾、拾遺、拾級而上
整理、整頓、歸置、收拾、整饬
雜亂、蓬亂、零亂、無序、混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