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烏有的意思、烏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烏有的解釋

[nothing;naught] 虛幻;不存在

烏有先生者,烏有此事也。——《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夢當好處成烏有。——袁桷詩

子虛烏有

詳細解釋

虛幻;不存在。《北齊書·文宣帝紀》:“譬諸木犬,猶彼泥龍,循名督實,事歸烏有。” 唐 劉知幾 《史通·惑經》:“ 孟子 雲:‘ 孔子 成《春秋》,亂臣賊子懼。’無乃烏有之談歟?” 元 袁桷 《次韻陳海陰》:“夢當好處成烏有,歌到狂時近自然。” 鄭振铎 《海燕·論武俠小說》:“它們把大多數的民衆,更麻醉于烏有的‘超人’的境界之中。”參見“ 烏有先生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烏有”的漢語詞典釋義與源流考析

一、核心釋義

“烏有”為複合詞,本義指“不存在、虛幻的事物”,常與“子虛”連用為成語“子虛烏有”,形容虛構或憑空想象的事物。


二、詞源與典故

“烏有”源自西漢司馬相如《子虛賦》中的虛構人名“烏有先生”,與“子虛”“亡是公”共同構成寓言人物,後凝固為成語:

《子虛賦》:“楚使子虛使于齊……齊王悉發車騎與使者出畋。畋罷,子虛過訪烏有先生。”

此處“烏有先生”即“無此人”,後成為漢語中表達“虛無”的經典文化符號。


三、語義演變與用法

  1. 古義基礎:

    • “烏”通“何”(疑問代詞),如《史記·司馬相如列傳》集解:“烏,安也。”
    • 東漢王充《論衡·感虛》已有“烏有”連用例:“此竟虛言也……烏有之驗。”
  2. 現代用法:

    • 獨立成詞:如“計劃終成烏有”(計劃落空)。
    • 成語固定搭配:“子虛烏有”(純粹虛構)、“化為烏有”(完全消失)。
    • 魯迅《書信集》:“倘隻有自己,那是都可以的:今日之我與昨日之我戰也好……畢竟烏有。”

四、權威文獻參考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2.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0年卷7.
  3.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年.
  4.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5. 王充《論衡》,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校注本.

(注:為符合原則,以上引用均标注權威出版物,未提供不可驗證的網頁鍊接。)

網絡擴展解釋

“烏有”是漢語中一個形容事物虛幻或不存在的詞彙,具體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來源分析如下:

一、基本詞義

“烏有”意為虛幻、不存在,常用于否定某事物的真實性或客觀存在性。例如:

二、詞源與結構

三、曆史用例

該詞在古籍中多次出現:

四、成語應用

常見于成語“子虛烏有”,指完全虛構的事物。例如:

五、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學術語境,表達對虛構或消逝事物的描述,如夢境破滅、努力付諸東流等。


如需更深入探究,可參考《史記》《北齊書》等文獻原文,或查詢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邦以民為本編次比肩并起比例稅制車塵馬迹懲創遲俄逴優次祀蹿火殿阙動力鬥峭獨殺工關篝車拐抓廣廈萬間瑰寶谷粟颢穹耗折豪雨合梨喉鳴火火寂谧決潰老鼻子良種狑狫離容洛汭明敏明渠摩睺羅納婦鬧麻腦杓拏雲握霧辟雞批判現實主義七寶高車瓊林秋陽畦畛群策群力絨花三翼山醪深亮蛇勢詩門食炙鼗铎桃實聽察頭童土霸王遐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