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下石的意思、下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下石的解釋

往井下丢石塊。比喻乘人之危加以陷害。語出 唐 韓愈 《柳子厚墓志銘》:“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宋 陳鹄 《耆舊續聞》卷六:“已擠溝壑,猶下石不休;方困蒺藜,尚彎弓而相射。” 清 唐孫華 《贈同年趙蒙泉》詩:“臨危翻下石,颠岸復彎彀。” 魯迅 《書信集·緻曹聚仁》:“我以為師如荒謬,不妨叛之,但師如非罪而遭冤,卻不可乘機下石,以圖快敵人之意而自救。”參見“ 落井下石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下石"在現代漢語中通常作為動詞性短語使用,其核心含義源于成語“落井下石”,指在他人遭遇危難時非但不施以援手,反而乘機加以陷害的行為。以下從詞典釋義、語義演變及權威引用角度進行解析:


一、字義分解

  1. 下(xià)
    • 本義:由高處向低處移動(《說文解字》:"下,底也")。
    • 引申義:投擲、施加(如"下毒手")。
  2. 石(shí)
    • 本義:石頭、石塊(《說文解字》:"石,山石也")。
    • 引申義:具有傷害性的硬物。

組合義:"向下投擲石塊" →比喻趁人之危加以打擊。


二、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下石:見"落井下石"。指人陷于危境時,乘機加以陷害。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1卷,第635頁)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落井下石:比喻乘人危急時加以陷害。"下石"為其簡用形式,多用于書面語。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852頁

  3.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王力主編)

    下石:典故出自韓愈《柳子厚墓志銘》"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喻指背棄道義、乘危加害。

    來源:《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4版,第412頁)


三、語義演變與用法


四、例句參考

  1. 文學用例:

    "世态炎涼,錦上添花者衆,雪中送炭者稀,更有下石之徒。"(仿魯迅雜文筆法)

    來源:魯迅《且介亭雜文》中對人性批判的延伸

  2. 社會語境:

    公司破産後,合作方不僅拒絕援助,反而下石索賠,令其雪上加霜。


五、延伸辨析


結論:"下石"凝練體現了人性之惡的典型場景,其詞典釋義紮根于古典文獻,現代用法延續對背叛行徑的道德審判,成為漢語批判性語彙的重要組成。

網絡擴展解釋

“下石”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說明:

  1. 基本含義
    指在他人陷入困境時,不僅不施以援手,反而趁機加以陷害或打擊。字面意為“往井下丢石塊”,比喻乘人之危的卑劣行為。

  2. 出處與演變
    源自唐代韓愈《柳子厚墓志銘》:“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後常與“落井”連用為“落井下石”,強化“趁危加害”的貶義色彩。

  3.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人際關系中違背道義的行為,如職場競争、利益沖突等場景。例如:“他破産時,昔日合作夥伴竟紛紛下石。”。

  4. 近義詞與延伸
    與“趁火打劫”“雪上加霜”意義相近,但更強調主動加害的惡意。魯迅曾批判此類行為:“不可乘機下石以圖快敵人之意。”。

  5. 文化内涵
    成語反映了傳統道德中對“患難相助”的推崇,以及對背信棄義行為的強烈譴責。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典故,可參考、2、3、8的原始出處。

别人正在浏覽...

哀摧暴跳碑宇冰簟波心漕河赤津津待兔守株道德習慣搭載丢靈凍毫翻本風流調法根證各為其主鼲貂貨郎擔護秋尖拱兼圻見豕負塗腳燈雞廉靜碧譏讪吉铮铮抗臆龍修漫天掩地馬庌木筏排闼平議憑愚搶呼千頭橘啓白祈珥秦贅棋圖綦毋屈戍擾逼三曹生熟盛溢試驗庶有擡頭紋天固條律痌切網膜魏顆結草翁翁顯民陷入沉思小合唱郄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