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石的意思、下石的詳細解釋
下石的解釋
往井下丢石塊。比喻乘人之危加以陷害。語出 唐 韓愈 《柳子厚墓志銘》:“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宋 陳鹄 《耆舊續聞》卷六:“已擠溝壑,猶下石不休;方困蒺藜,尚彎弓而相射。” 清 唐孫華 《贈同年趙蒙泉》詩:“臨危翻下石,颠岸復彎彀。” 魯迅 《書信集·緻曹聚仁》:“我以為師如荒謬,不妨叛之,但師如非罪而遭冤,卻不可乘機下石,以圖快敵人之意而自救。”參見“ 落井下石 ”。
詞語分解
- 下的解釋 下 à 位置在低處的,與“上”相對:下層。下款。 等級低的:下級。下品。下乘(佛教用語,一般借指文學藝術的平庸境界或下品)。下裡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學藝術,常與“陽春白雪”對舉)。 方面,方位:兩
- 石的解釋 石 í 構成地殼的礦物質硬塊:石破天驚(喻文章議論新奇驚人)。 指石刻:金石。 指古代用來治病的針:藥石。藥石之言(喻規勸别人的話)。 中國古代樂器八音之一。 姓。 石 à 中國市制容量單位,十鬥為
網絡擴展解釋
“下石”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說明:
-
基本含義
指在他人陷入困境時,不僅不施以援手,反而趁機加以陷害或打擊。字面意為“往井下丢石塊”,比喻乘人之危的卑劣行為。
-
出處與演變
源自唐代韓愈《柳子厚墓志銘》:“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後常與“落井”連用為“落井下石”,強化“趁危加害”的貶義色彩。
-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人際關系中違背道義的行為,如職場競争、利益沖突等場景。例如:“他破産時,昔日合作夥伴竟紛紛下石。”。
-
近義詞與延伸
與“趁火打劫”“雪上加霜”意義相近,但更強調主動加害的惡意。魯迅曾批判此類行為:“不可乘機下石以圖快敵人之意。”。
-
文化内涵
成語反映了傳統道德中對“患難相助”的推崇,以及對背信棄義行為的強烈譴責。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典故,可參考、2、3、8的原始出處。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下石一詞是由下和石兩個字組合而成的,下石的拆分部首為上部分的下和下部分的石,總共有13畫。下石這個詞的來源較為簡單,即指的是将石頭放置在低處的動作或行為。
在繁體字中,下石的表示為「下□」,其中「□」表示石字的形狀。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石字的形狀較為接近實物,較為方正簡潔。
下石作為一個動詞短語,可用于古代文獻或文學作品中,如《左傳·昭公元年》中有一句:“請舍之,請師下石。”這裡的下石表示請求對方把石頭放下。
組詞方面,可以與其他動詞或名詞搭配使用,如下石陣、下石頭等。這些詞語結合下石的意思,表達了将石頭放置在特定位置或形成陣勢等概念。
與下石近義的詞語有放石、置石等,這些詞語的含義較為接近,都指将石頭放在某處。而反義詞則可以考慮采用擡石、舉石等詞語,代表将石頭擡起或舉起的動作。
綜上所述,下石指的是将石頭放置在低處的動作或行為。該詞的拆分部首為下和石,總共有13畫。在繁體字中,下石的表示為「下□」,在古代漢字中該字的形狀較接近實物。下石一詞可用于古代文獻或文學作品中,組詞方面可以與其他動詞或名詞搭配使用。與下石近義的詞語有放石、置石,反義詞可考慮使用擡石、舉石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