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崇高的規範。 漢 蔡邕 《漢太尉楊公碑》:“祖司徒,考太尉,繼迹宰司,鹹有勳烈。公承家崇軌,受天醇素。” 晉 潘尼 《乘輿箴序》:“将欲希企前賢,髣髴崇軌,譬猶丘坻之望 華 岱 ,恒星之繫日月也。”
“崇軌”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來源于古代文獻。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崇軌”指崇高的規範,常用于形容道德、禮制或行為準則的高尚标準。
崇(chóng)
軌(guǐ)
漢·蔡邕《漢太尉楊公碑》
“公承家崇軌,受天醇素”,意為繼承家族崇高的規範,禀受天性的淳樸。
晉·潘尼《乘輿箴序》
“将欲希企前賢,髣髴崇軌”,表達對先賢崇高準則的仰慕與效仿。
魏晉·陸雲詩句
“崇軌難襲”“崇軌峻蹑”,強調崇高規範難以模仿或達到。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背景,可參考、4、5的原始出處。
《崇軌》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作形容詞,表示對某個事物或人的高度推崇和崇拜。
《崇軌》的拆分部首為“山”和“車”,分别對應的是第46個和第159個部首。而它的總筆畫數為11。
《崇軌》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二十五年》的記載中,意為“推崇着稱德行而為憲者”。
在繁體字中,《崇軌》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崇字的“十”部寫作“丆”,軌字的部首寫作“車”。具體可參考古籍《說文解字》的記載。
1. 他深深崇軌着一位古代文學巨匠,幾乎把他的作品當成圭臬。
2. 她崇軌家庭中對教育特别重視的傳統價值觀。
3. 這位著名導演被崇軌為電影界的領袖。
以《崇軌》為核心詞語,常見的組詞有:
1. 崇拜:表示對某個人或事物的高度崇敬和推崇。
2. 崇高:指品德或精神方面達到極緻、超越常人的境地。
3. 崇尚:表示推崇和追求某種思想、價值觀或行為準則。
與《崇軌》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1. 仰慕:表示對某個人或事物的強烈崇拜和向往。
2. 敬仰:表示對某個人或事物的深深尊敬和推崇。
3. 崇敬:指對某個人或事物的極深尊崇和敬重。
與《崇軌》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1. 蔑視:表示對某個人或事物的極度輕視和不屑。
2. 忽視:表示對某個人或事物的漠視和不重視。
3. 鄙視:指對某個人或事物的看不起和輕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