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茕茕孑立的意思、茕茕孑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茕茕孑立的解釋

[standing all alone] 茕茕:孤獨無依靠的樣子。孑立:孤立。形容孤苦伶仃,無依無靠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晉· 李密《陳情表》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成語“茕茕孑立”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茕茕孑立(讀音:qiōng qióng jié lì)形容人孤獨無依的狀态,常與“形影相吊”連用,表達極度孤寂、無親無故的處境。其核心含義包括:

近義詞:孤苦伶仃、舉目無親;反義詞:兒孫繞膝、成群結隊()。


二、出處與典故

出自晉代李密《陳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原文描述李密幼年喪父、母親改嫁,家中無親族依靠,隻能與祖母相依為命。此情此景打動了晉武帝,使其暫緩對李密的征召()。


三、用法與示例

  1. 語法:多作謂語或定語,含貶義,常與“形影相吊”搭配()。
  2. 例句:
    • “他失去所有親人後,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 “戰亂中,孤兒茕茕孑立,令人心酸。”()

四、文化延伸


五、易錯提示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陳情表》原文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茕茕孑立

茕茕孑立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一個人孤單獨立。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艹”和“子”,包含了13個筆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學作品《離騷》中。在《離騷》一詩中,屈原在描述自己被流放的時候,使用了茕茕孑立來形容自己獨自一人的境遇。

在繁體字中,“茕茕孑立”依然保持相同的意思和拆分部首,隻是字形有所變化。

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古代,茕茕孑立的寫法是“莵莵孑泵”,但是現在已經很少使用了。

以下是一個使用茕茕孑立的例句:
他整天呆在房間裡,茕茕孑立,沒有朋友。

與茕茕孑立相關的組詞有:孑然、僻靜、獨自、單獨。

與茕茕孑立意思相反的詞語是:人群、熱鬧、喧嚣。

總結

茕茕孑立指的是一個人孤單獨立的狀态,在古代文學中被廣泛使用。它由“艹”和“子”兩個部首構成,拼寫成13個筆畫。在繁體字中,字形有所改變。古代漢字寫法為“莵莵孑泵”,但已經較少使用。茕茕孑立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精神上的孤獨感。相關的組詞有孑然、僻靜、獨自、單獨,而茕茕孑立的反義詞是人群、熱鬧、喧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