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荒謬錯誤的東西輾轉相傳。 明 湯顯祖 《答門人鄧君遷書》:“第時課穿雜,謬種流傳,縱浚發於慧心,或取驚於拙目。” 清 恽敬 《與饒陶南書》:“吾弟就試至十三科而不與解額,此天下不可解之事。然有可解者,謬種流傳已數十年。” 毛6*澤6*東 《改造我們的學習》二:“其結果,謬種流傳,誤人不淺。”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謬種流傳漢語 快速查詢。
“謬種流傳”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指錯誤的言論、學說或風氣傳播開來,遺害後人。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謬種流傳”由“謬種”和“流傳”兩部分構成:
合指錯誤的觀點或風氣被廣泛傳播并延續,常帶有批判性,強調其對社會或學術的負面影響。
二、引申含義
三、用法與語境
“若對史料不加考辨,恐緻謬種流傳,誤導後世學者。”
四、權威出處與典源
該成語最早見于《宋史·選舉志二》:
“所取之士既不精,數年之後,複俾之主文,是非颠倒逾甚,時謂之‘謬種流傳’。”
此句批判科舉選拔中學識淺薄者擔任考官,導緻錯誤标準代代相傳的現象。
五、現代應用示例
權威參考文獻
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919頁。
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年,第10卷第127頁。
商務印書館,2015年,ISBN 978-7-100-11399-1。
商務印書館,2014年,第1128頁。
“謬種流傳”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析:
指錯誤或荒謬的事物代代相傳,尤指錯誤觀點、謠言或學術流派等持續傳播并誤導後人。例如,科舉制度弊端導緻選拔的人才不精,反而由這些人繼續主導考試,形成惡性循環(出自《宋史·選舉志二》)。
拆解分析
語法功能
主謂結構,多作賓語或分句,含貶義。例:“這種謬種流傳的觀念必須糾正。”
多用于批評學術、文化或社會領域中錯誤思想的系統性傳播。例如,網絡謠言若不經核實,可能形成“謬種流傳”,誤導公衆。
白符報況表證比較價格槟榔不得其門而入采組蠶紗餅叱咤觸踐打包僧大腦殻點銅壺窵遠低佪焚屍宮綢狗盜鬼羅刹涵灌後蜀後土夫人華霍黃龍誓畫債護羌減核見如今金氣就款钜鏕鞠治喀啦來往兩腳貨涼野六喻落氣平決人民民主專政蠕形動物僧行賞玩山謠石蘂爍爚私面肆享肅谒縧絨特肩田巴天地不容恫憂尾花遐甸閑退哓喋小結習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