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漢書·兩龔傳》載, 王莽 篡 漢 , 龔勝 恥事二姓,堅不應 莽 征,絕食死,“有老父來弔,哭甚哀,既而曰:‘嗟虖!薰以香自6*燒,膏以明自銷。 龔生 竟夭天年,非吾徒也。’遂趨而出,莫知其誰。”此老父隱居 彭城 ,後因稱之“楚老”,列為八賢之一,常引為典。《初學記》卷十七引 晉 謝萬 《八賢楚老頌》:“ 楚老 潛一,寂翫無為,含真内外,載戢羽儀。”《世說新語·文學》“ 謝萬 作《八賢論》” 南朝 梁 劉孝标 注:“ 萬 集載其叙四隱四顯為八賢之論,謂 漁父 、 屈原 、 季主 、 賈誼 、 楚老 、 龔勝 、 孫登 、 嵇康 也。”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燕歌》遠别,悲不自勝; 楚老 相逢,泣将何及!” 倪璠 注:“《徐州先賢傳》:‘ 楚老 , 彭城 之隱人也。’…… 楚 老,謂 漢 世弔 龔勝 者也。”
(2).泛指 楚 地父老。 唐 李白 《贈徐安宜》詩:“ 白田 見 楚 老,歌詠 徐安宜 。” 王琦 注:“ 楚 老, 楚 地父老也。”
(3). 宋 王安石 自稱。 宋 王安石 《定林寺》詩:“衆木凜交覆,孤泉靜橫分。 楚 老一枝筇,於此傲人羣。” 宋 袁文 《甕牖閑評》卷五:“ 王荊公 每自稱 楚 老,初不見其用處,及觀其作《定林》詩雲:‘ 楚 老一枝筇,於此傲人羣。’又作《公闢枉道過訪》詩雲:‘舊事 齊 兒應共識,新篇 楚 老得先知。’方知此‘ 楚 老’,乃 荊公 自謂耳。”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楚老漢語 快速查詢。
“楚老”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釋義如下:
曆史典故人物
源自《漢書·兩龔傳》中記載的故事:王莽篡漢後,名士龔勝拒絕為其效力,絕食而亡。一位隱居于彭城的無名老者前來吊唁,感歎其氣節,隨後離去。後人稱此隱士為“楚老”,并将其列為“八賢”之一。這一典故成為後世文人表達高潔品格的象征。
泛指楚地父老
在文學作品中,“楚老”常代指楚國地區的年長鄉民。例如唐代李白《贈徐安宜》中的“白田見楚老”,即以“楚老”指代當地百姓。
王安石的自我稱謂
宋代政治家王安石在詩作中以“楚老”自稱,如《定林寺》中“楚老一枝筇,於此傲人羣”,以及《公闢枉道過訪》中的“新篇楚老得先知”。學者袁文在《甕牖閑評》中明确考證此為王安石自稱。
補充說明:
該詞在不同語境中的含義需結合具體文本分析,尤其是在曆史典故與文學自稱中具有明顯差異性。若需更詳細的文獻例證,可參考《漢書》《李太白全集》及王安石詩作注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