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則的意思、令則的詳細解釋
令則的解釋
指美好而合于禮法規範的品德。 唐 劉禹錫 《代慰義陽公主薨表》:“伏以公主妍姿令則,冠絶天人。稟教皇宮,已挺柔嘉之德;降嬪卿族,益彰貞粹之儀。”
詞語分解
- 令的解釋 令 í 〔令狐〕a.古地名,在今山西省臨猗縣一帶;b.複姓。 令 ǐ 量詞,印刷用的原張平版紙五百張為一令。 令 ì 上級對下級的指示:命令。法令。朝(乷 )令夕改。 古代官名:縣令。令尹。尚書令
- 則的解釋 則 (則) é 模範:以身作則。 規程,制度:規則。總則。原則。細則。 效法:則先烈之言行。 表示因果關系,就,便:聞過則喜。 表示轉折,卻:今則不然。 表示肯定判斷,乃,是:此則餘之罪也。 用在一、
專業解析
“令則”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其含義可以從字面拆解并結合古籍用例來理解:
-
美好的榜樣;優秀的典範:
- “令”有“美好”、“善”的意思(如“令名”指美名,“令德”指美德)。
- “則”有“法則”、“規範”、“榜樣”的意思(如“以身作則”)。
- 因此,“令則”合起來指可以作為楷模、值得效法的美好德行或行為規範。它強調的是一種高尚的、值得推崇和學習的标準或典範。
- 例:《晉書·王湛傳》:“此兒風神令則,蓋後來之隽也。” 這裡形容人的風範氣度美好,堪為表率。
- 來源參考:此釋義及例證可見于大型權威辭書,如《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等。
-
引申指優秀的人或事物:
- 由“美好的榜樣”引申開來,有時也直接指代具有這種美好品質的人或事物本身。
- 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王長史謂林公:‘真長可謂金玉滿堂。’林公曰:‘金玉滿堂,複何為簡選?’王曰:‘非為簡選,直緻言處自寡耳。’殷中軍道韓太常曰:‘康伯少自标置,居然是出群器。及其發言遣辭,往往有情緻。’” 劉孝标注引《續晉陽秋》:“(韓伯)清和有思想,幼為舅殷浩所稱,謂之于時令則。” 這裡“令則”即指韓伯是當時傑出優秀的人物。
- 來源參考:同上,《漢語大詞典》、《古代漢語詞典》等均有收錄此義項及用例。
“令則”的核心含義是指美好的榜樣、優秀的典範,常用來形容人的品德、風範或行為準則值得推崇和學習,有時也直接指代具有這種優秀品質的人或事物。它是一個帶有褒揚色彩的書面語詞彙。
網絡擴展解釋
“令則”是一個古典漢語詞彙,主要含義為美好而合乎禮法規範的品德,常見于古代文獻中。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令則”指代高尚且符合傳統禮儀規範的道德品質,強調内外兼修的美德。其中,“令”有“美好、善”之意(如“令名”“令辰”),而“則”表示規範、法則,合起來即“美好的規範”。
2.用法與語境
- 古代用例:唐代劉禹錫在《代慰義陽公主薨表》中寫道:“伏以公主妍姿令則,冠絶天人”,以“令則”贊美公主兼具美麗外貌與高尚品德。
- 現代擴展:部分語境中也可引申為“指令與法則”,但此用法較少見,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3.近義詞與反義詞
4.相關造句
- “廉則威,公則明,嚴則正,令則通。”(強調品德與規範的重要性)
- “外商無視中國法令,則因其有治外法權為護符。”(此處的“令則”指法規,需注意區别)
5.注意事項
- 詞性:通常作名詞,用于描述人的品德。
- 適用場景:多見于文言文或正式文體,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令”的單字釋義(如命令、時節等),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白馬寺寶勝标示畢辜愁蹙籌略觸目警心春蔬刍菽出途雌性單騎店小二凋枯地籁定蹤風回電激封階豐珍服俸俯首貼耳顧謝駭龍走蛇翰草函授熇燥厚德載福黃巢起義懽如呼揭豁宿見晛假象牙金童枯魚銜索勞心焦思老陽留馬埋聲晦迹畮鐘男高音南薰跑破鞋平台鋪搭虬勁秋稧羣居日曆商務辦事處聲源沈年獅子舞說雨談雲損壞逃臣梼戭讬分刓方爲圓吳楚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