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则的意思、令则的详细解释
令则的解释
指美好而合于礼法规范的品德。 唐 刘禹锡 《代慰义阳公主薨表》:“伏以公主妍姿令则,冠絶天人。稟教皇宫,已挺柔嘉之德;降嬪卿族,益彰贞粹之仪。”
词语分解
- 令的解释 令 í 〔令狐〕a.古地名,在今山西省临猗县一带;b.复姓。 令 ǐ 量词,印刷用的原张平版纸五百张为一令。 令 ì 上级对下级的指示:命令。法令。朝(乷 )令夕改。 古代官名:县令。令尹。尚书令
- 则的解释 则 (則) é 模范:以身作则。 规程,制度:规则。总则。原则。细则。 效法:则先烈之言行。 表示因果关系,就,便:闻过则喜。 表示转折,却:今则不然。 表示肯定判断,乃,是:此则余之罪也。 用在一、
专业解析
“令则”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其含义可以从字面拆解并结合古籍用例来理解:
-
美好的榜样;优秀的典范:
- “令”有“美好”、“善”的意思(如“令名”指美名,“令德”指美德)。
- “则”有“法则”、“规范”、“榜样”的意思(如“以身作则”)。
- 因此,“令则”合起来指可以作为楷模、值得效法的美好德行或行为规范。它强调的是一种高尚的、值得推崇和学习的标准或典范。
- 例:《晋书·王湛传》:“此儿风神令则,盖后来之隽也。” 这里形容人的风范气度美好,堪为表率。
- 来源参考:此释义及例证可见于大型权威辞书,如《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等。
-
引申指优秀的人或事物:
- 由“美好的榜样”引申开来,有时也直接指代具有这种美好品质的人或事物本身。
- 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长史谓林公:‘真长可谓金玉满堂。’林公曰:‘金玉满堂,复何为简选?’王曰:‘非为简选,直致言处自寡耳。’殷中军道韩太常曰:‘康伯少自标置,居然是出群器。及其发言遣辞,往往有情致。’” 刘孝标注引《续晋阳秋》:“(韩伯)清和有思想,幼为舅殷浩所称,谓之于时令则。” 这里“令则”即指韩伯是当时杰出优秀的人物。
- 来源参考:同上,《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词典》等均有收录此义项及用例。
“令则”的核心含义是指美好的榜样、优秀的典范,常用来形容人的品德、风范或行为准则值得推崇和学习,有时也直接指代具有这种优秀品质的人或事物。它是一个带有褒扬色彩的书面语词汇。
网络扩展解释
“令则”是一个古典汉语词汇,主要含义为美好而合乎礼法规范的品德,常见于古代文献中。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令则”指代高尚且符合传统礼仪规范的道德品质,强调内外兼修的美德。其中,“令”有“美好、善”之意(如“令名”“令辰”),而“则”表示规范、法则,合起来即“美好的规范”。
2.用法与语境
- 古代用例:唐代刘禹锡在《代慰义阳公主薨表》中写道:“伏以公主妍姿令则,冠絶天人”,以“令则”赞美公主兼具美丽外貌与高尚品德。
- 现代扩展:部分语境中也可引申为“指令与法则”,但此用法较少见,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3.近义词与反义词
4.相关造句
- “廉则威,公则明,严则正,令则通。”(强调品德与规范的重要性)
- “外商无视中国法令,则因其有治外法权为护符。”(此处的“令则”指法规,需注意区别)
5.注意事项
- 词性:通常作名词,用于描述人的品德。
- 适用场景:多见于文言文或正式文体,现代口语中较少使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令”的单字释义(如命令、时节等),可参考汉典等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半开门儿豹脚蚊冰叟参差不齐策题常住痴儿垂泪打印得兔忘蹄彫废逗情耳舍飞鱼袋凤鹤风激电飞冠礼故都归月黑不溜偢后蜀画力货贿公行建辰月鲛宫劫劫阶爵几赜镌汰老眼光柳眼花须罗纸马前泼水描诗麋脯蓂灵墓园疲隶牵课敲搒钦贵求是权衡攘人之美芟繁就简折挫省敌神木愣吞丝包线送聘违贬韦氏学汙损先头箾蔘歇拍械用西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