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刓方爲圓的意思、刓方爲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刓方爲圓的解釋

《楚辭·九章·懷沙》:“刓方以為圜兮,常度未替。” 王逸 注:“言人刓削方木,欲以為圜,……以言讒人譖逐放己,欲使改行。”圜,同“ 圓 ”。把方的削成圓的。比喻改變忠直之性,隨俗俯仰。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八:“士大夫危言峻節,遷謫凄涼。晚歲收用,衰落懲創,刓方為圓者多矣。”《明史·陶琰等傳贊》:“當 正嘉 之際,士大夫刓方為圓,貶其素履,羔羊素絲之節寖以微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刓方為圓”是一個漢語成語,本義指削去方形的棱角使之變成圓形,出自《楚辭·九章·懷沙》“刓方以為圜兮,常度未替”,其中“刓”意為削刻,“圜”同“圓”。其核心含義比喻改變正直剛強的本性以順應世俗,含貶義色彩,常用于形容為迎合環境而違背原則的行為。

該成語的用法可從三個層面解析:

  1. 字面結構:“刓”指雕刻、削磨,“方”與“圓”象征對立形态,通過動作“為”形成形态轉變,體現強烈的動态對比。
  2. 文化隱喻:中國古代“天圓地方”觀念中,“方”象征方正品格,“圓”暗指圓滑世故,成語借此批判喪失氣節之人,如《明史·陶琰等傳贊》評官員“刓方為圓,貶其素行”。
  3. 語言演變:後世衍生出“削方為圓”“改方為圓”等變體,但核心語義未變,如宋代王安石《謝執政啟》用“裁方為圓”暗諷官場風氣。

權威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刓方為圓”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出處與背景

該成語最早出自《楚辭·九章·懷沙》:“刓方以為圜兮,常度未替。”。東漢王逸在注釋中提到,此句暗喻讒言迫使正直之人改變品行,但忠直的本質未被完全抛棄。

用法與示例

補充說明

建議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用例或語義演變,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成語源流大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白皎皎彪煥伯首插定朝規塵侶遲暮次之從然打單大峨等閑人家德聲德業隄岸逗延妒火額珠分屯分赢俯擗亘帶诟疾恍恍環纡諱蔽誨示艱澁譏責祭胙濬源虧賊涼貳煉鹽馬陸每日價盟山誓海強取豪奪傾炫侵刻蓉城榮衰柔慈三師七證色授魂與上農夫山尊飾厲受辭頌祇俗駕唐古忒讨獵陶陶兀兀危構未決犯文藝批評無成子五木香小顆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