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文辭。 晉 葛洪 《抱樸子·博喻》:“觀翰草之汪濊,則知其不出乎章句之徒矣。”
“翰草”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相關信息如下:
翰草(拼音:hàn cǎo)指文辭,即文章或書面表達。該詞源自晉代葛洪的《抱樸子·博喻》:“觀翰草之汪濊,則知其不出乎章句之徒矣。”
文辭之義
多數文獻(如、4、6、8)均明确解釋“翰草”為文辭,強調其與文字表達相關。例如,葛洪用“翰草”形容文辭的繁複與章句之學的關系。
書法中的引申義
部分資料(如)提到,“翰草”可指書法中的草書,形容字迹潦草難辨。但這種用法較少見,可能為引申或特定語境下的解釋。
“翰草”的核心含義是文辭,多用于古代文獻中。若需進一步了解其書法相關的引申義,可參考書法領域資料。更多例句或完整出處可查閱《抱樸子》原文或權威詞典。
《翰草》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使用毛筆寫字。翰草是中國古代的一種草書體寫法,用于表示毛筆寫字的藝術風格。
翰(hàn)的部首是‘羽’(yu)、筆畫數是20;草(cǎo)的部首是‘艹’(cǎo),筆畫數是8。
《翰草》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是用來形容書法家使用毛筆書寫字體的藝術造詣。在繁體字中,翰寫作「翰」,草寫作「草」。
根據史書和碑刻的記載,古代的漢字寫法和現代有些不同。在古時候,翰草的部首‘羽’較小,而草字的部首‘艹’則更加扁平。不過,總體線條仍然流暢。
他以工整蒼勁的翰草書法聞名于世。
翰草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新的詞組,例如:翰草書、翰草字、翰草匠等。
翰草的近義詞有:毛筆字、草書、行書。
翰草的反義詞是楷書,楷書是指規範、端正的書寫方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