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白馬寺的意思、白馬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白馬寺的解釋

佛寺名。在 河南省 洛陽市 東郊。 東漢 明帝 永平 十一年建,為佛教在 中國 最早的寺院。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白馬寺》:“ 白馬寺 , 漢明帝 所立也,佛教入中國之始。”《初學記》卷二三引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 漢明帝 於城門外立精舍,以處 摩騰 焉,即 白馬寺 是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漢語詞典釋義:白馬寺

“白馬寺”作為專有名詞,在漢語詞典中通常指中國河南省洛陽市的一座著名佛教寺院。其釋義可從以下層面理解:

  1. 字面與核心含義:

    • “白馬”:指代馱載佛經、佛像抵達中國的白色駿馬。
    • “寺”:佛教僧衆供佛和聚居修行的處所,即寺院。
    • 合義:因“白馬馱經”的典故而得名,特指中國曆史上第一座官辦佛教寺院,标志着佛教正式傳入中國并得到官方認可。其核心含義即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佛教釋教發源地)。
  2. 曆史淵源與典故: 據《魏書·釋老志》、《洛陽伽藍記》等史書記載,東漢永平七年(公元64年),漢明帝劉莊夜夢金人(佛陀),遣使西域求法。永平十年(公元67年),使者偕兩位印度高僧攝摩騰、竺法蘭,用白馬馱載佛經、佛像返回洛陽。次年(公元68年),漢明帝敕令在洛陽西雍門外修建僧院,為紀念白馬馱經之功,命名為“白馬寺”。此事件被視為佛教正式傳入中國的開端,白馬寺因此獲得“中國第一古刹”之稱。

  3. 文化象征與宗教意義:

    • 佛教傳播的象征: 白馬寺是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後建立的第一座官方寺院,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見證,象征着佛教在中國紮根和發展的起點。
    • 譯經中心: 攝摩騰、竺法蘭兩位高僧在此譯出了中國第一部漢文佛經《四十二章經》,白馬寺成為早期重要的佛經翻譯中心。
    • 祖庭地位: 在佛教界,白馬寺被尊為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是所有漢傳佛教寺廟的源頭,具有崇高的宗教地位和曆史意義。
  4. 當代價值與地位: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白馬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1年)。
    • 漢傳佛教重點寺院: 被中國國務院列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 AAAA級旅遊景區: 是國家旅遊局評定的AAAA級旅遊景區。
    • 世界文化遺産: 作為“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于201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權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白馬寺”是中國佛教的重要寺院,具有以下核心含義與曆史背景:

一、基本釋義

白馬寺位于河南省洛陽市,始建于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中國第一座官辦佛教寺院,也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首座寺院,被譽為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

二、名稱由來

其名源于“白馬馱經”的典故。據記載,漢明帝劉莊遣使赴天竺(今印度)求取佛經,印度高僧攝摩騰、竺法蘭攜佛經、佛像以白馬馱載至洛陽。為紀念白馬的功勞,寺院命名為“白馬寺”。

三、曆史地位

  1. 佛教發源地:标志着佛教正式傳入中國,是佛教在中國傳播的起點。
  2. 國際交流橋梁:促進了佛教向亞洲其他地區(如日本、朝鮮)的傳播,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象征。
  3. 文化融合見證:融合了印度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寺内建築與造像體現了多元藝術風格。

四、建築與文物

現存建築多為元、明、清時期遺存,包括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等,寺内保存有元代夾纻幹漆造像、明代碑刻等珍貴文物。1961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五、文化影響

白馬寺不僅是宗教場所,更成為漢語中象征顯赫聲望的典故(如“洛陽白馬寺”成語),常用于比喻傑出成就或崇高地位。

别人正在浏覽...

罷斷背違比近草率差第超超車輛廠愁眉淚眼酬庸除授慈仁斷斷休休二者必取其一飛景風颿風濤福并剛直不阿告吹乖慢古往今來好自為之濩落潔癖驚世絕俗旌陽進賢扃戶急景絶作雷霆離恨六玺駡诃民時目熟南翁甯馨萍浮栖畝頃常清渟青霄囚録沙崩沙淺兒食鴈始願書槅子稅産私春私冒讨親鐵肩團轉鮝貨輱轲仙遊寺小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