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籌略的意思、籌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籌略的解釋

[astuteness and resourcefulness] 謀略;有謀略

以籌略自命

詳細解釋

謀略。《晉書·胡奮傳》:“ 奮 性開朗,有籌略,少好武事。”《隋書·列女傳·谯國夫人》:“夫人幼賢明,多籌略。” 唐 李白 《贈别從甥高五》詩:“自顧寡籌略,功名安所存?”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籌略(chóu lüè)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戰略色彩的複合詞,指通過精心謀劃、計算和布局形成的策略或智謀。其核心含義強調對資源的統籌與策略的制定,多用于描述軍事、政治或重大事務中的深謀遠慮。以下從字形、詞義、用法及文化内涵展開分析:


一、字形與字義解析

  1. “籌”的本義

    原指古代計算用的竹籤(如“算籌”),引申為謀劃、籌措資源。《說文解字》釋“籌”為“壺矢也”,後演變為策劃之意,如“運籌帷幄”(在帳幕中拟定作戰策略)。

  2. “略”的涵義

    本義為“經營土地,劃定疆界”(《說文》),後擴展為謀略、方略,如“雄才大略”。

  3. 合成詞“籌略”

    二字結合後,強調通過精密計算制定全局性策略,突出理性分析與資源整合的過程。


二、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定義:“謀劃策略。”例證引《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文武籌略,萬人之英。” 指兼具文韬武略的傑出才能。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釋義:“計謀策略。”如“深有籌略”,形容人善于制定長遠計劃。

  3. 《辭源》

    釋為“謀略,計策”,并引清代章學誠《文史通義》:“非識無以斷其義,非才無以善其文,非學無以練其事。” 間接說明籌略需以學識與判斷力為基礎。


三、語境應用與經典用例


四、文化内涵辨析

籌略區别于單純“計謀”,更注重資源整合與長期規劃。其深層文化邏輯源于中國古代兵家思想(如《孫子兵法》“多算勝,少算不勝”)及儒家“凡事預則立”的實踐哲學。相關概念對比:

詞彙 側重點 示例
籌略 系統性資源謀劃 統籌兵力、糧草以定戰略
謀略 具體計策的靈活性 離間計、圍魏救趙
策略 宏觀方向性選擇 聯吳抗曹、改革開放

參考文獻

  1. 許慎. 《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1963.
  2. 羅竹風主編. 《漢語大詞典》.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1994.
  3.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4. 章學誠. 《文史通義》.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5.
  5. 陳壽. 《三國志》. 中華書局, 2006.

網絡擴展解釋

“籌略”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chóu lüè,主要含義為謀略 或有謀略,常用于形容人在策略規劃、軍事指揮等方面的智慧和才能。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1. 字源與結構

    • 籌:原指古代用于計數的竹片,引申為謀劃、策劃(如“運籌帷幄”)。
    • 略:指大緻的策略或方法(如“戰略”“方略”)。
    • 合稱“籌略”,強調深謀遠慮的智慧與策略能力。
  2. 核心含義
    指在複雜情境中展現出的謀略才能,多用于軍事、政治或領導層面。例如:

    • 《三國志》評價呂蒙“籌略奇至”(謀略出衆);
    • 《晉書》稱胡奮“有籌略,少好武事”(擅長謀略,年少時熱衷軍事)。

應用場景


相關引用


如需更多古籍例證或用法分析,可參考漢典或《晉書》等曆史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闆瓦剝辱薄暗怖鴿谄誘朝獻趁風轉帆搊彈家籌椀刍薪毳布打瓦釣竿觝轹對向萼跗剛棱戆人高逝工切鼓甲谷粟骨象函劄韓張河海大學穢貉薦進機事雞豚社泃沫巨掌困折廪費淩亂硫酸柳條離憂倫伍路食毛中書磐郢切言氣節青田石遒絶诎法曲解仁民愛物撒嬌賣俏事由稅租熟嫺肅拜搪挨添給天損消蕩消繳消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