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遮掩。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而月道与黄道不相近,自不相侵,同度而又近黄道,月道之交,日月相值,乃相陵掩。”
“陵掩”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遮掩,主要用于描述遮蔽或覆盖的现象。以下是具体解析:
总结来看,“陵掩”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语境的双字词,需结合文献背景理解其天文或自然现象中的遮掩含义。
《陵掩》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古代帝王墓陵的膜拜。它同时具有让墓地安宁祥和的意思。
《陵掩》由三个部首组成,分别是阝、礻和采。它的总笔画数为13笔。
《陵掩》源于《说文解字》,是一个古老的汉字。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为「陵掩」。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往往有多种变体。对于《陵掩》这个词来说,在古时候可能使用不同的 variant。然而,这些写法已经很少被使用和传承。
1. 今天,我们来到了皇帝陵墓前,虔诚地陵掩。
2. 大雪纷飞的冬天,墓地被白雪覆盖,冷冷清清,仿佛人们对陵掩的尊严礼仪已无法感知。
1. 石陵:指用石材修建的陵墓。
2. 陵园:专供公祭、悼念的陵墓区域。
3. 陵墓:帝王、贵族等古代统治者的葬地。
1. 封土:指在墓地上用土堆积形成的土包。
2. 祭奠:指通过祭祀等仪式来表达对逝者的尊敬和思念。
3. 吊唁:指为追悼死者而前往慰问及表达慰问的言辞。
1. 盗墓:指非法侵入古代陵墓并窃取文物的行为。
2. 破坏:指故意或无意地破坏墓地或墓碑。
3. 忽视:指对陵墓或逝者不加重视或忽略的态度。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