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愚昧無知。 唐 元稹 《告贈皇考皇妣文》:“蒙騃孩提,昧然無識。”
“蒙騃”是一個較為生僻的詞語,根據字義拆分和現有資料推斷,其含義可能如下:
“蒙”的含義
根據、,“蒙”讀作méng 時,有“蒙昧”(指未開化、無知)、“遮蓋”“承受”等義項;讀mēng 時則有“欺騙”“昏迷”等含義。例如“蒙眬”形容視線或意識模糊()。
“騃”的含義
“騃”讀作ái,通常表示“愚笨”“遲鈍”,如“癡騃”指愚昧無知的狀态。
組合義推測
“蒙騃”可能指愚昧無知、反應遲鈍 的狀态,結合“蒙”的蒙蔽、模糊與“騃”的愚笨,強調智力或認知上的不足。例如:“他神情蒙騃,似未聽懂問題。”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蒙騃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多個不同的意思。
1. [形容詞] 蒙昧無知,愚笨無能。
2. [形容詞] 雜亂無章,毫無條理。比喻事物混亂無序。
3. [名詞] 指粗俗、無教養的人。
蒙:草字頭、艹(4畫)+ 孟字邊、月(4畫)+ 冖字蓋、宀(3畫)
騃:馬字旁、馬(3畫)+ 犬字底、犬(4畫)+ 又字旁、又(2畫)
《說文解字》稱蒙騃為“霧間的蒙布”。古代人們在霧中行走時,因看不清周圍的事物而迷失方向,所以将這種情況比喻為無知,從而衍生出蒙騃這個詞。
蒙騃的繁體字為「懞啥」。
古代在記載蒙騃時,有時會使用「朦」或「檬」作為代替字。
1. 他對這個問題蒙騃一頭,完全沒有任何想法。
2. 這個房間亂得蒙騃的,一點也找不到東西。
3. 他講話時總是帶着些蒙騃的口音,聽起來很滑稽。
蒙昧、蒙蒙亮、蒙頭蒙腦、蒙古、愚蠢
愚笨、糊塗、傻氣、無知
聰明、明智、聰慧、有知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