澆态的意思、澆态的詳細解釋
澆态的解釋
浮薄的世态與風氣。 唐 高彥休 《唐阙史·荥陽公清儉》:“僕常病澆态訛俗,驕侈自奉,思得以還淳返樸,敦厚風俗。”
詞語分解
- 澆的解釋 澆 (澆) ā 由上往下淋,灑:澆花。 灌溉:澆地。 把液汁倒入模型:澆版。澆築。澆鑄。 刻薄:澆薄。澆漓。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 态的解釋 态 (態) à 形狀,樣:态度。狀态。姿态。形态。神态。動态。靜态。事态。情态。常态。變态。體态。生态。 一種語法範疇,多表明句子的主語和動詞之間關系。 筆畫數:; 部首:心;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澆态"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其含義主要指向浮薄、不淳厚、不莊重的行為或風氣。具體解析如下:
-
字義拆解與組合:
- 澆 (jiāo): 本義指灌溉,引申為“薄”,即不厚道、不淳樸、輕浮的意思。《說文解字》注:“澆,薄也。” 這是理解“澆态”的關鍵。
- 态 (tài): 指姿态、情狀、态度、風氣。
- 澆态: 将“澆”的“輕薄、不淳厚”之意與“态”結合,即指輕薄浮誇的作風、不莊重的舉止或不良的社會風氣。
-
核心含義:
- 浮薄的風氣/習氣: 指社會上流行的一種不淳厚、追求浮華、缺乏質樸的風尚或習慣。
- 輕佻的行為/态度: 指個人表現出的輕浮、不莊重、不穩重的言行舉止。
- 與“淳風”相對: “澆态”常與“淳風”(淳樸敦厚的風氣)形成對比,強調世風日下或行為的失當。
-
使用語境:
- 常用于描述社會整體風氣的敗壞或個人的失儀。例如,批評一個時代或群體崇尚奢靡、虛僞、輕浮,或個人舉止輕佻、不穩重。
-
示例:
- 古籍中常有批判“澆風”、“澆俗”的表述,其意與“澆态”相通,指浮薄的社會風氣。如晉代葛洪《抱樸子·疾謬》:“世故繼有,禮教漸頹,敬讓莫崇,傲慢成俗。俦類飲會,或蹲或踞,暑夏之月,露首袒體……此蓋左衽之所為,非諸夏之快事也。夫以澆态淺俗,衰弊之極。”(這裡“澆态”指的就是當時社會淺薄輕浮的風俗習氣)。
“澆态”意指浮薄不淳厚、輕佻不莊重的行為态度或社會風氣。它側重于描述一種偏離質樸、穩重、敦厚等傳統美德的不良狀态。
參考來源:
- 釋義核心依據《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對“澆”字的解釋(“薄也”)及對相關複合詞(如澆風、澆俗)的釋義。
- 字源參考《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對“澆”字的解釋。
- 示例引文出自《抱樸子·外篇·疾謬》(可參考中華書局《抱樸子外篇校箋》等權威整理本)。
網絡擴展解釋
“澆态”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釋義
-
形容個人言行态度輕浮
指人舉止不嚴肅、做事不認真,缺乏專注和責任感。這種态度常帶有負面評價,用于批評他人或自我反省。
例句:“他工作時的澆态讓同事感到不滿。”
-
指浮薄的社會風氣
在古籍中,“澆态”也用于描述社會整體風氣的輕浮與淺薄,與“淳樸”相對。例如唐代高彥休《唐阙史》中提及“澆态訛俗”,表達對當時奢靡風氣的批判。
二、詞源與結構
- 詞源:源自“澆”的本義“輕浮、刻薄”(如“澆薄”),與“态”(态度、風氣)組合,強化對輕浮特性的描述。
- 典故:唐代故事記載,有人因言行輕率被譏為“澆态”,後逐漸演變為成語。
三、使用場景
- 個人層面:批評他人敷衍塞責,或反思自身态度不端。
- 社會層面:描述群體或時代風氣的浮躁,如“澆态訛俗”。
四、近義與反義詞
|近義詞 | 輕浮、敷衍、玩世不恭 |
|反義詞 | 嚴謹、踏實、淳樸敦厚 |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選擇詞義。如需更深入的曆史用例,可參考《唐阙史》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拔扈把素持齋敝腸不得便不辜朝駕叉燒陳鏡開大款垌田笃見封嶽分日高光宮鬓駭遽海棠梨黃襖換喻尖擔兩頭脫見缗教灋借支濈濈旌贲進屦進退兩端九花虬儁邁鈞牌課事扣門跨街樓連篇累冊李家龍衮倮國貓噬鹦鹉妙語驚人逆兵牛馬破睡前額錢綱傾意銳利收看霜柹束甲搜拔天聰提刀鐵案如山推析無所住祥流仙籍掀攪鹹陽橋夏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