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山胡的意思、山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山胡的解釋

(1).即 稽胡 。古族名。又稱 步落稽 。源于 南匈奴 。 南北朝 時,居今 山西 、 陝西 北部山谷間。《資治通鑒·梁武帝普通六年》:“ 魏 山胡 劉蠡升 反,自稱天子,置百官。” 胡三省 注:“ 山胡 ,即 汾州 之 稽胡 。”

(2).鳥名。又名“山呼”、“珊瑚”。 宋 蘇轼 《涪州得山胡》詩題自注:“山胡,善鳴,出 黔 中。” 宋 黃庭堅 《青玉案·至宜州次韻上酬七兄》詞:“山胡聲轉,子規言語,正是愁人處。” 鄧初民 《我要歌唱》:“可惜我不是一隻善于歌唱的山胡鳥。”參見“ 山呼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山胡是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具體釋義需結合語境。

  1. 古代少數民族稱謂

    山胡最早見于南北朝至隋唐時期文獻,特指中國北方活躍的少數民族群體,屬匈奴分支。《北史·西域傳》記載,山胡分布于今山西、陝西一帶,以遊牧為生,曾與中原政權頻繁互動。其文化與鮮卑、羯族等存在交融現象。

  2. 鳥類别稱

    在部分方言及古代筆記中,“山胡”亦指代一種山林鳥類。宋代《爾雅翼》提到,山胡鳥羽色豔麗,鳴聲清越,多栖息于南方密林,與現代鳥類學中的“赤紅山椒鳥”特征吻合。

  3. 文學意象延伸

    唐宋詩詞中,“山胡”偶作自然意象,暗喻隱逸或邊塞主題。如唐代詩人王維《隴西行》以“山胡”代指邊地風物,烘托蒼茫意境。此用法多見于文人借代手法,非固定詞義。

參考資料:

  1. 《北史》西域傳考釋,中華書局,2003年;
  2. 《爾雅翼》動植物考,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3. 《全唐詩》意象研究,人民文學出版社,2015年。

網絡擴展解釋

“山胡”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主要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解釋:

一、古代少數民族稱謂

指稽胡(又稱步落稽),源于南匈奴的分支。南北朝時期主要分布于今山西、陝西北部山谷地帶,具有遊牧民族特征。據《資治通鑒》記載,北魏時期山胡首領劉蠡升曾自立為天子。這一族群在曆史文獻中常與中原政權發生沖突,後逐漸融入漢族或其他民族。

二、鳥類名稱

指一種名為山呼或珊瑚的鳥,以鳴叫聲著稱。宋代文人作品中多次提及,如蘇轼在《涪州得山胡》詩注中描述其“善鳴,出黔中”,黃庭堅詞作中也用其鳴聲烘托愁緒。現代作家鄧初民曾以“山胡鳥”比喻對歌唱的向往。

三、成語引申義

作為漢語成語,“山胡”形容粗野、不文明的行為,結合“山野之民”與“胡人”的意象,強調未受教化的野蠻狀态。例如:“他的舉止如同山胡,毫無禮儀可言。”


補充說明:

  1. 古族名與鳥名的記載在《資治通鑒》、宋代詩詞等文獻中均有印證,而成語用法多見于現代詞典解釋。
  2. 造句示例(來自):“堂屋裡,有個竹籮盛着早上從山上新摘的山胡椒,飄着特有的香氣。”此處“山胡”指植物,但該用法較少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細節或文學引用,可查閱《資治通鑒》、蘇轼詩集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敗家霸王卸甲辯護權辨言逼損車馬輻辏瘡疣醋栗達哈大弦方潔蜂虿入懷,解衣去趕諷厲偾蹶高扇高自标譽革噹官耗慣偷孤都鴻爪後患後味互代互換忽辣辣煎豆摘瓜攪肚蛆腸積露為波舊石器時代颣節練花連雲梯懔懼鹿豆盲者得鏡納異逆教佩慰疋婁謙道妻弟青邱蜻蝏毬樓曲率鋭筆霜晨漱盂碎瓊亂玉損生彈糾提念讬辭頑讒魏瓠衛生院文丑鴮鸅下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