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鮮豔。 宋 王安石 《上邵學士書》:“雖光華馨香,鮮縟可愛,求其根柢濟用,則蔑如也。” 清 屈大均 《廣東新語·禽語·翡翠》:“小者名水翠,宿食各占磯塘,自衒其毛,日浴水中,乃益鮮縟,美於山翠。” 清 李元 《蠕範·物性》:“鷸,翠也,述也,翡翠也,狀如鵁鶄,碧羽鮮縟。”
“鮮缛”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于文學或學術語境。如需更全面的古籍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鮮缛》(xiān rù)是一個常見的形容詞詞語,表示色彩鮮豔、光彩奪目,形容事物色彩豐富、充滿生機和活力。
<筆畫和部首>《鮮缛》共包含13畫,其中"魚"是左手邊一個部首,"辶"是右側一個部首。
<來源和繁體>《鮮缛》是一個由兩個單字組成的合成詞,"鮮"和"缛"。"鮮"源于古漢語,早期的寫法為"羨"或"羨",表示美好。"鮮"的繁體寫法為"鮮"。
而"缛"源于古漢語,早期的寫法為"縟",指服飾華麗。"缛"的繁體寫法為"縟"。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的發展過程中,有些漢字的寫法和現代略有不同,包括"鮮"和"縟"。
"鮮"早期的寫法是"羨",由8個筆畫構成。後來,它的寫法演變為現代的簡化形式,采用了十字形的結構,由13個筆畫構成,即"魚"旁加兩個"佛"字"。而"縟"早期的寫法是"續",由10個筆畫構成,後來演變為現代的形式,采用了"糹"旁和右側的"入",共13個筆畫。
<例句>1. 這幅畫的色彩鮮缛,給人以愉悅的感覺。
2. 詩人用鮮缛的筆墨描繪大自然的美麗。
<組詞>1. 鮮花:描述花朵色彩鮮豔的詞語。
2. 缛禮:指穿着華麗的禮服、參加隆重場合。
<近義詞>鮮豔、絢麗、豔麗、燦爛。
<反義詞>暗淡、黯然、黯淡、寂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