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春秋 時北方的少數民族。《左傳·闵公二年》:“ 晉侯 使太子 申生 伐 東山 臯落氏 。” 杜預 注:“ 赤狄 别種也。 臯落 其氏族。”《國語·晉語一》:“以 臯落狄 之朝夕苛我邊鄙,使無日以牧田野。” 韋昭 注:“ 臯落 , 東山狄 也。” 漢 焦贛 《易林·離之蹇》:“ 東山 臯洛 ,一朝殞落。”
(2).古城名。 赤狄 臯落氏 所築。故址在今 山西省 垣曲縣 東南 臯落鎮 。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河水四》:“ 清水 歷其南,東流,逕 臯落 城北。 服虔 曰: 赤翟 之都也。世謂之 倚亳城 。” 金 元好問 《馬嶺》詩:“ 臯落 東南三百裡,鬢毛衰颯兩年秋。”
臯落的漢語詞典釋義及考據
一、基本釋義
“臯落”為古代北方少數民族部落名稱,屬春秋時期赤狄分支。《漢語大詞典》釋作“春秋時北方少數民族部落名”,其名稱源自狄語發音,漢字屬音譯用字組合。該詞屬專有名詞,現代漢語中僅存于曆史文獻。
二、曆史背景
臯落氏活躍于晉國周邊,《左傳·闵公二年》載:“晉侯使太子申生伐東山臯落氏”,此為晉獻公時期(前672-前651年)的重要軍事事件,印證其部族曾與中原諸侯頻繁交戰。東漢經學家服虔注疏稱“赤狄别種”,說明其族群屬性。
三、地理考據
據《水經注·河水》及清代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臯落氏核心活動區域位于今山西省垣曲縣臯落鄉,現存“臯落氏遺址”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該地東倚中條山,西臨亳清河,符合古代遊牧部落依山傍水的聚居特征。
四、文獻記載
《國語·晉語一》補充載有“臯落狄”與晉國通婚記錄,反映部落政治聯姻史實。唐代司馬貞《史記索隱》引《世本》雲:“臯落氏,隗姓”,揭示其姓氏源流。此類多重典籍互證,強化該詞釋義的學術可信度。
“臯落”一詞在中文中有兩層主要含義,分别源于不同的曆史背景和文獻記載:
古代少數民族
臯落是春秋時期北方赤狄(狄族分支)的一個部落,屬于炎帝後裔。據《左傳·闵公二年》記載,晉國太子申生曾率軍讨伐東山臯落氏,杜預注其為“赤狄别種”。該部落活動範圍在今山西省垣曲縣一帶。
古城名
臯落氏曾築城,遺址位于今山西省垣曲縣東南臯落鎮,北魏郦道元《水經注》稱其為“赤翟之都”。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引申為形容人物衰老、事物衰敗的意象,源自《詩經·周南·關雎》中“臯陶”的典故。但此用法在古籍中較少見,更多見于現代對古語的引申解讀。
建議優先參考《左傳》《國語》等古籍及地理類權威資料(如、6、8)以獲取準确曆史信息。
百五邊斂補氣次息撮箕當地道盡途窮蹈矩循彟倒披堵嘴翻車芳苓風鸢韍佩高擎槁形灰心閤職共侶撼撞胡髥揭箧警徼謹行儉用禁治濟身集絃膠瘠顔軍士考責老面子雷野涼水狸貓離迷靈粹龍野毛褥墨士惱亂鳥吊山匿空逆芽嘔苻拼盤破顔微笑潤賂掃頭色調僧多粥少山叫詩僧松耳石損人害己投行拖拉機刓碣委是五塵西村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