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李商隱 《李長吉小傳》:“每旦日出,與諸公遊,恒從小奚奴,騎距驢,背一古破錦囊,遇有所得,即書投囊中。”後因稱詩囊為“奚囊”。 宋 樓鑰 《山陰6*道中》詩:“奚囊莫怪新篇少,應接山川不暇詩。” 元 柳貫 《夜行溪谷間梅花迎路》詩:“正為先生行役苦,故留皴玉薦奚囊。” 清 陳夢雷 《贈秘書覺道弘五十韻》:“彩句奚囊滿,牙籤鄴架盈。”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奚囊漢語 快速查詢。
“奚囊”是一個源自古代詩文典故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奚囊”原指詩人隨身攜帶存放詩稿的錦囊,後引申為詩囊的代稱。該詞由“奚”(指奴仆)和“囊”(口袋)組成,字面意為“奚奴背的袋子”。
據唐代李商隱《李長吉小傳》記載,詩人李賀(字長吉)常騎驢外出,命小奚奴背負錦囊跟隨,靈感湧現時便寫詩投入囊中。這一典故使“奚囊”成為文人創作靈感的象征。
清代陳夢雷“彩句奚囊滿,牙籤鄴架盈”,即用“奚囊”指代豐富的詩作積累。
注意:若需進一步考證原始典故,可參考《李長吉小傳》及宋代《全唐詩話》等文獻。
奚囊是一個漢字詞彙,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口袋、包裹或容器洞大而空虛,沒有實質内容的意思。它常用來形容一個人言辭虛浮無意義,或思想空洞沒有深度。
奚囊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奚"部首,右邊是"囊"部首。它的總筆畫數為9個。
奚囊最早可以追溯到《左傳·昭公二十一年》:“使人制館令。昭公曰:‘江乃奚囊,以室為锱。’”這句話中的“江乃奚囊”是指江人的住宿條件簡陋,以簡單的室内空間作為價值評判的依據。
奚囊的繁體字為「奚囊」,并沒有特殊的繁體形式。
古時候有時也會将奚囊寫作「奚孃」或「㹠孃」,意思相同。
他說了很多話,但都是一些奚囊。明明說了這麼久,卻沒有什麼實質内容。
奚洞、囊見、空洞。
空洞、無聊、虛浮。
實在、有益、實質。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