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情見于色的意思、情見于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情見于色的解釋

真情從臉色中表現出來。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俠女》:“生甚怒之,情見於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情見于色”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析:

一、基本含義

指人的情感變化通過面部表情或神态直接顯露出來,内心情緒無法隱藏。例如喜悅、憤怒、悲傷等情感會自然流露于臉色或肢體語言中。


二、詳細解釋

  1. 結構分析
    成語由“情”(情感)、“見”(顯現)、“于”(在)、“色”(面色)四字組成,主謂式結構,強調情感與外在表現的直接關聯。

  2. 出處與例句
    最早見于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俠女》:“生甚怒之,情見于色。”,描述主人公因憤怒而将情緒表露無遺。

  3.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情感外露的人或情境,如“他聽到好消息時情見于色,笑容滿面”。


三、相關擴展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可參考《聊齋志異》原文或成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情見于色——詞義解釋

《情見于色》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通過面色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内心情感。

拆分部首和筆畫

《情見于色》的部首是心,筆畫數為12。

來源

《情見于色》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中國的古代典籍《禮記·曲禮上》中。在這部經典中有這麼一句話:“君子之澤,五色具其外,百官具其内,見利思義,見危授命,見色知内。”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個君子的品德應該在外表體現出來,他在面對利益的時候能夠思考義理,面對危險的時候能夠果敢做出決策,而通過觀察外表面色,可以了解一個人的内心。

繁體

《情見於色》是《情見于色》的繁體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情見于色》這個成語的漢字寫法沒有變化。

例句

他臉色蒼白,一眼就能看出他情緒不好,因此情見于色。

組詞

情緒、見識、色彩等成語都與《情見于色》有關。

近義詞

根據外貌判斷内心的成語有《色心見性》。

反義詞

表情不對應内心的成語有《面如土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