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圭之玷的意思、白圭之玷的詳細解釋
白圭之玷的解釋
[flaw in jade] 白玉的斑點。喻完美中的缺憾
白圭之玷,尚可靡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詩·大雅·抑》
詞語分解
- 白圭的解釋 亦作“ 白珪 ”。.古代白玉制的禮器。《詩·大雅·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 晉 葛洪 《抱樸子·擢才》:“乃有播埃塵於白珪,生瘡痏於玉肌,訕疵雷同,攻伐獨立。” 南朝 宋 謝靈運 《初發石
- 玷的解釋 玷 à 白玉上面的斑點,亦喻人的缺點、過失:小玷(小過失)。玷缺(人有缺點,如玉有斑點)。白圭之玷(“圭”,玉器)。 使有污點:玷污。玷辱。 筆畫數:; 部首:王;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以下是關于成語“白圭之玷”的詳細解釋:
一、釋義
白圭之玷(拼音:bái guī zhī diàn)指白玉圭上的斑點,比喻人或事物大體完美,但存在微小缺點。其中:
- 白圭:古代祭祀或禮儀用的玉器,象征純潔高貴;
- 玷:白玉上的瑕疵,引申為事物表面的不完美。
該成語強調“瑕不掩瑜”,常用于表達對美好事物中遺憾之處的惋惜。
二、出處
出自《詩經·大雅·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
含義:白玉的斑點可以打磨去除,但說錯的話卻無法收回,告誡人謹言慎行。
三、用法
- 詞性:中性成語,偏正式結構,多作狀語;
- 適用場景:形容人或事物存在不影響整體的微小缺陷,如“這幅畫構圖精妙,但色彩稍暗,可謂白圭之玷”;
- 示例:魯迅曾用“也不過白圭之玷,并非晚節不終”評價章太炎。
四、注意事項
- 讀音:“玷”讀作“diàn”,易誤讀為“zhān”;
- 寫法:“圭”為兩“土”疊加,不可誤寫為“佳”;
- 近義:金無足赤、白璧微瑕;反義:十全十美。
五、延伸思考
成語通過玉器與言語的對比,既體現古人對品德的重視,也揭示“小缺憾”與“不可逆錯誤”的差異,具有哲理深意。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白圭之玷(bái guī zhī diàn)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比喻人沒有缺點或瑕疵。它由三個字組成,字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 白:拆分部首是日,總筆畫數為5。
- 圭:拆分部首是土,總筆畫數為13。
- 之:拆分部首是丶,總筆畫數為4。
這個成語的來源有兩種解釋。一種說法是出自《左傳·昭公五年》,講述了魯國國君昭公的一個傳奇故事。故事中,昭公在狩獵時撿到一塊白色的玉石,取名為圭。因為這塊玉石沒有瑕疵,被人們稱之為“白圭”。另一種說法是出自《禮記·樂記》中的“章句”。文章中提到“子之玷”,其中玷即是指瑕疵,白圭之玷則表示沒有任何瑕疵。
在繁體字中,白圭之玷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白圭之玷的寫法沒有明确的規定,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整體意思不變。
以下是一些含有白圭之玷的例句:
1. 他一直以來就是白圭之玷,沒有人能夠找到他的缺點。
2. 這個學生的作文寫得非常好,簡直是白圭之玷。
一些與白圭之玷有關的組詞可以有:
1. 白紙:指沒有寫過字的紙張,比喻一個人沒有任何不好的習慣或污點。
2. 白脫:指沒有瑕疵或污點的衣物,比喻一個人沒有任何缺點或錯誤。
某些近義詞可以包括:
1. 無瑕疵:表示沒有任何錯誤或缺點。
2. 無可挑剔:表示完美無缺,沒有可以挑出的毛病。
而一些反義詞可能包括:
1. 有瑕疵:表示存在錯誤或缺點。
2. 有缺陷:指某物或某人有一些不完美的地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