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周山的意思、不周山的詳細解釋
不周山的解釋
古代傳說中的山名,據說在 昆侖山 西北。《山海經·大荒西經》:“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 不周 負子。” 袁柯 校注:“負子二字蓋衍文。”《楚辭·離騷》:“路 不周 以左轉兮,指西海以為期。” 王逸 注:“ 不周 ,山名,在 崑崙 西北。”《淮南子·天文訓》:“昔者 共工 與 顓頊 争為帝,怒而觸 不周 之山,天柱折,地維絶。” 清 趙翼 《七十自述》詩:“ 不周山 下頭曾觸, 無定河 邊骨欲寒。” 毛6*澤6*東 《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詞:“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幹, 不周山 下紅旗亂。”
詞語分解
- 不的解釋 不 ù 副詞。 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它詞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謙)。不刊(無須修改,不可磨滅)。不學無術。不速之客。 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用在句末表疑問:他現在身體好不? 沒有 不 ǒ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沒有 筆畫數:; 部首:一;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不周山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不周山的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不周山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山名,字面意為"不完整的山"("不"表否定,"周"指完整)。最早見于《山海經·大荒西經》,描述為"有山而不合"的西北荒蕪之地。
二、神話背景
- 共工觸山傳說:水神共工與颛顼(或祝融)争奪帝位失敗後,怒撞不周山,導緻天柱折斷、地維撕裂,引發天傾西北、地陷東南的災難。
- 女娲補天關聯:該事件成為女娲煉五色石補天、斬鳌足立四極的神話背景。
三、象征意義
• 代表不完整與災難的集合體
• 隱喻事物安排不周全或行為不合規範(如成語用法)
• 網絡用語中引申為言行不合邏輯或常理(現代衍生義)
四、地理位置
多部典籍記載其位于昆侖山西北,但具體位置無現實對應,屬神話地理概念。
注:該詞在不同語境中存在釋義差異,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判斷。神話相關描述主要源自《淮南子》《山海經》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不周山(bù zhōu shān)是一個地名,意思是周圍不通達的山。它由“不”和“周”兩個部分組成。
“不”是一個單獨的部首,表示否定或不可,它的筆畫數為4畫。
“周”是一個部首,表示圍繞或環繞,它的筆畫數為8畫。
不周山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文獻《山海經》中的記載。它原本是指一座山嶺的名稱,位于今天的湖南省。這座山嶺周圍地勢險要,缺乏通路,因此得名不周山。
在繁體字中,不周山的寫法保持不變。
根據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不周山的拼音會有些許差異。以《康熙字典》為例,将不周山的“周”字音為zhòu,讀音與現代漢語拼音相同。
例句:他們決定攀登不周山,探索其奇特的地理風貌。
不周山可以組成其他詞彙,例如不周邊、不周遭等,表示周圍圍繞不通達的意思。
近義詞:孤山、孤立山、難通山。
反義詞:通山、暢通山。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