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賓國的意思、賓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賓國的解釋

賓服之國,屬國。《魏書·禮志一》:“祭之日,帝禦大駕,百官及賓國諸部大人畢從至郊所。” 唐 彭伉 《青雲幹呂》詩:“自使來賓國,西瞻仰瑞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賓國是古代中國對西域特定國家的稱謂,在不同曆史時期所指代的具體政權有所不同,主要具有以下含義:

一、基本釋義

賓國(bīn guó)是漢唐時期中原王朝對西域部分政權的音譯名稱。該詞源于古波斯語或當地語言,漢文史籍根據發音記為“賓”:

二、曆史與政治演變

  1. 漢代歸屬

    西漢時屬西域都護府管轄,《漢書·西域傳》載其“王治皮山城”,為絲綢之路南道重要綠洲城邦。

  2. 唐代記載

    玄奘《大唐西域記》卷十二詳細描述“朅盤陀國”為“漢日天神所建”,王室自稱“漢日天種”,印證其與中原的文化聯繫。《新唐書》稱其為“賓國”,隸屬安西都護府。

三、文化特征

權威文獻來源:

  1. 《漢書·西域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2. 玄奘《大唐西域記》(季羨林校注本)
  3. 《新唐書·地理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賓國”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賓國指“賓服之國”,即臣服于中央政權的屬國或藩國。該詞常見于曆史文獻中,例如:

二、延伸用法

在部分語境中,“賓國”也可代指“外國”或“客居之地”,強調與本土的對應關系。例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客人所在的國家”,用于描述離開故土到他國居住的情形。

補充說明

該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主要出現在曆史研究或古籍解讀中。需注意,不同文獻對“賓”的釋義略有差異,如《雲一題》提到“賓”可引申為“服從、歸順”,這與屬國含義相呼應。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引用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滬江線上詞典、查字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艾發八簋保護鳥霸橋鞭靮辯護權标録鷩鳥蠶連抽水站綢舞春岚祠竈當垆丹書鐵券道紀隊率遁竄二湖兒童團飛诏鳳凰負乘斯奪臯陶怪諜貫古很刻洪河後先花捐火華護攝家常飯甲坊架工眷相峻宇彫牆來曆烈烈流泆攏頭淪溺貓兒食明知故犯慕名而來奴官杷榄青狼青衲襖蕲州鬼人窮志短申張伺瑕導蠙天統團花仙廚鮝魚顯花植物斜度協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