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蒼白頭發。 唐 元稹 《酬複言郡齋感懷見寄》詩:“椒花麗句閑重檢,艾髮衰容惜寸輝。”
艾發是漢語中一個形容頭發顔色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灰白色或蒼白的頭發,多用于形容老年人的發色。該詞屬于書面語,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古典文獻或仿古表達中。
本義
“艾”本指艾草(一種灰綠色草本植物),引申為灰白、蒼白之色。《禮記·曲禮上》有“發蒼艾”的描述,漢代鄭玄注:“蒼,白也;艾,老也。”可見“艾”與衰老所緻的發色變化直接關聯。“發”即頭發,故“艾發”指因年老而呈現灰白色的頭發。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ISBN 978-7-5326-5690-5)
引申義
在文學語境中,“艾發”常象征衰老、年邁。如唐代白居易《除夜寄微之》中“艾發衰容惜寸輝”,即以“艾發”暗喻時光流逝、暮年已至。
來源:《全唐詩》卷四百四十六(中華書局,1960年版)
唐代用例
白居易《念金銮子二首》之一:“衰病四十身,嬌癡三歲女……艾發藏頭衰,朱顔襯唇淺。”此處通過“艾發”與“朱顔”對比,凸顯衰老與青春的沖突。
來源:《白居易集箋校》卷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宋代用例
劉克莊《賀新郎·居厚弟生日》:“艾發蕭蕭蒼滿鏡,勳業此生休問。”以“艾發”自嘲年老,感慨功業未成。
來源:《後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八十八(四部叢刊本)
“艾發”屬古語殘留詞,現代漢語中已被“白發”“銀發”等替代。其存續多見于: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ISBN 978-7-100-12450-8
“艾發:蒼白色的頭發。艾,灰白色。”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0年,ISBN 978-7-5432-0013-1
“艾,老。艾發謂老人之發。”
來源:商務印書館,2015年修訂版,ISBN 978-7-100-11425-7
建議查閱:以上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禮記》《全唐詩》等權威文獻,如需進一步考據,可檢索《故訓彙纂》(商務印書館,2003年)或《中文大辭典》(中國文化研究所,1968年)。
“艾發”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ài fà(“發”為四聲),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蒼白頭發,多用于形容年老或衰老狀态。
字面解釋
文學引用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詩人元稹《酬複言郡齋感懷見寄》詩句:
“椒花麗句閑重檢,艾髮衰容惜寸輝。”
此處“艾發衰容”連用,強調年老容顔與時光易逝的感慨。
用法擴展
常與“衰容”搭配為成語“艾發衰容”,用于描述人年老體衰的形象,如:
“時光荏苒,一個回首已是百年,艾發衰容,道不盡滄桑腐朽。”。
“艾發”是一個具象化表達衰老的詞彙,常見于古典文學,現代多用于書面或詩意描述。若需更多例句或相關成語,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
百兇保留扁心城域稱雨道晴尺寸之功沖霄辭阙詞史打并夥打襇的顱琱刻販國該見該通幹闌刮抉光闆闆廣場鼓魚後起字皇位交喪矯翼揭地急救精于金酒今隸蠲複眷聚連村柳車變姓隆麗魯斤燕削論端緑舌妹子配軍菩薩魚起送文書戚懿賽社神伎蛇涎水埠條令同字頭派圖鑒望屋以食痿躄葦塘穩厚午寝陷井奚兒奚國隙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