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兒童團的意思、兒童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兒童團的解釋

全國解放前中國共6*6*黨在根據地建立的少年兒童組織。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二部六:“打死地主狗,咱們兒童團查夜,再也不怕了。” 孫犁 《白洋澱紀事·識字班》:“自衛隊的班長,婦救會的班長,兒童團的班長,都忙起來了。”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兒童團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兒童團是中國近現代曆史上重要的青少年革命組織,特指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于土地革命時期至抗日戰争期間建立的少年兒童團體。該組織主要吸納9至15歲的少年兒童,通過站崗放哨、傳遞情報、宣傳革命思想等活動參與社會運動,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教育意義。

從組織性質分析,兒童團屬于半軍事化的預備隊伍,其成員需佩戴紅領巾或臂章作為标識,接受基礎的文化教育和革命思想熏陶。據《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記載,1930年閩西蘇區率先成立"勞動童子團",後逐步發展為各根據地普遍建立的組織形式。

在職能定位方面,《中國共産黨簡史》明确指出,兒童團主要承擔輔助性工作:包括維護村社治安、學習生産技能、開展文化宣傳等。抗日戰争時期的"抗日兒童團"更發展出"五不運動"等特色活動,要求成員嚴守革命紀律。

該詞彙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被定義為:"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少年兒童群衆組織"。其詞源可追溯至1924年安源煤礦成立的"勞動童子團",經過不同曆史階段的演變,最終融入中國少年先鋒隊體系。

網絡擴展解釋

兒童團是中國共産黨在民主革命時期(尤其是抗日戰争與解放戰争期間)于革命根據地建立的少年兒童組織,現演化為中國少年先鋒隊。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性質

兒童團是革命根據地中7-15歲少年兒童參與的進步組織,旨在通過實踐培養共産主義精神,成員需自願為黨和人民貢獻力量。

二、曆史背景

  1. 起源:最早可追溯至1922年安源煤礦成立的兒童團,後發展為勞動童子團、共産兒童團等不同階段。
  2. 發展:1930年共青團五屆三中全會明确其任務是“以共産主義精神教育兒童”,口號為“準備着,時時刻刻準備着”。

三、主要任務

四、組織結構

五、曆史意義

兒童團為抗戰勝利和根據地建設作出重要貢獻,培養了大批革命接班人,并于1949年發展為全國統一的中國少年兒童隊(後更名少先隊)。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權威曆史文獻或少先隊相關官方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愛親暗沓百故百花崩感邊慮窆石别骛伯理補水敕躬揣力粹孰打诨插科叨榮大喪鬥擻峨嶪發生風否隔個中人家歸栧橫橋鹄酸潔澤酒杯積嚴絕長補短絕其本根抗想烤電芤脈狂飛款款而談連疏門父鳴角珉階凝一貧礦前聯群架袪癢戎辔贍廟地沙塔施糜視民如傷鼠肚雞腸水渰藍橋髓腦損思踏鞒外官危笃文氓卧不安席無憑準先德襲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