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臯陶的意思、臯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臯陶的解釋

亦作“ 臯繇 ”。亦作“皐陶”。亦作“臯繇”。1.傳說 虞舜 時的司法官。《書·舜典》:“帝曰:‘ 皐陶 ,蠻夷猾 夏 ,寇賊姦宄,汝作士。’”《論語·顔淵》:“ 舜 有天下,選於衆,舉 臯陶 ,不仁者遠矣。”《荀子·非相》:“ 臯陶 之狀,色如削瓜。”一本作“皐陶”。 唐 李白 《魯郡堯祠送窦明府薄華還西京》詩:“何不令 臯繇 擁篲橫八極,直上青天掃浮雲。” 清 黃遵憲 《赤穗四十七義士歌》:“國家明刑有 臯繇 ,定知四十七士同作檻車囚。” 魯迅 《故事新編·理水》:“你竟這樣的侮辱我!說我不是人!我要和你到 臯陶 大人那裡去法律解決!”

(2).獄官或獄神的代稱。 明 沉鲸 《雙珠記·處分後事》:“誤嬰縲絏屬 臯陶 ,咫尺天光不照。”

亦作“ 臯繇 ”。亦作“皐陶”。亦作“臯繇”。鼓的木框。臯,通“ 鼛 ”。《周禮·考工記·韗人》:“韗人為皐陶。” 鄭玄 注引 鄭司農 曰:“皐陶,鼓木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臯陶”是中國上古傳說中的重要人物,主要活躍于堯、舜、禹時期,被尊為司法制度和德治思想的奠基人。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身份與時代背景

臯陶(gāo yáo)是東夷部落首領,與堯、舜、禹并稱“上古四聖”。他生于約公元前21世紀,主要輔佐舜帝掌管刑法,後協助大禹治水并參與劃定九州疆域。其出生地存在不同說法,一說山西洪洞縣,一說山東曲阜。

二、核心貢獻

  1. 法治先驅
    制定中國最早的刑法體系“五刑”(墨、劓、剕、宮、大辟),主張“明刑弼教”,即刑罰與教化結合。
    創立監獄制度與審判流程,提出“慎刑”原則,強調公正量刑。
    傳說用神獸獬豸(獨角獸)斷案,以辨别真僞。

  2. 德治思想
    提出“九德”理念(寬、柔、願、亂、擾、直、簡、剛、強),主張以德治國。
    在《尚書·臯陶谟》中強調“知人安民”,認為君主德行影響社會教化。

三、曆史影響

四、詞語延伸含義

“臯陶”一詞常用于比喻具有卓越才能和高尚品德的人,尤其在司法、政治領域。例如蘇轼《刑賞忠厚之至論》中引述“臯陶為士,将殺人”,借其典故探讨司法公正。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尚書·臯陶谟》或司法史相關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臯陶》是一個漢字詞,它的意思是指"空曠的原野"。根據拆分部首和筆畫,它是由"⺭"部首和"⺼"部首組成,它的總筆畫數是13畫。這個詞源于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名字,臯陶被認為是黃帝時期的農事英雄,據說他開墾了大片荒地,并教授農民種植技術,使得人們的生活變得豐衣足食。《臯陶》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古時漢字的寫法可能因時代不同而有所改變,但是對于《臯陶》這個詞來說,沒有特别記載的古代漢字寫法。一個例句可以是:"在遠離城市喧嚣的地方,我發現了一片臯陶。"關于組詞,可以有"臯野"(荒野)和"陶瓷"(陶器)等等。與《臯陶》相關的近義詞可能是"原野",而反義詞可能是"城市"或"繁華"。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