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簋為古代祭祀宴享時盛黍稷或食品用的圓口圈足器皿。 周 制,天子八簋。《詩·小雅·伐木》:“於粲灑埽,陳饋八簋。” 毛 傳:“圓曰簋,天子八簋。”《禮記·明堂位》:“ 有虞氏 之兩敦, 夏後氏 之四璉, 殷 之六瑚, 周 之八簋。” 宋 蘇轼 《石芝詩》:“跪陳八簋加六瑚,化人視之真塊蘇。”
“八簋”是中國古代禮制中的一種器物組合,具體含義如下:
字義解析
禮制背景
文獻與考古依據
象征意義
總結來看,“八簋”是周代貴族禮制的典型體現,通過器物數量彰顯等級制度,兼具實用功能與政治文化内涵。
《八簋》是指古代典籍中提及的八個盛食物的容器。簋是一種古代的飯食器皿,類似于現代的盆或碗。
拆分部首和筆畫:簋的部首是竹,筆畫數為十八。
來源:《八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典籍,是中國古代的經書之一,記載了周朝時期的禮制和官職分配。
繁體:《八簋》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八簋」。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簋的字形和現代寫法相似,由兩個豎直的竹旁組成,中間是一個橫線。
例句:古代宴會上,大殿中擺滿了各式各樣的盛食,其中八簋顯得格外豐盛。
組詞:簋子、簋衣、簋聘等。
近義詞:盆、碗。
反義詞:鍋、鋤。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