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家中的日常簡便飯食。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四:“ 範文正公 雲:‘常調官好做,家常飯好喫。’” 元 楊朝英 《水仙子·自況》曲:“客到家常飯,僧來穀雨茶。” 清 袁枚 《新齊諧·徐先生》:“ 宿松 石贊臣 家,饒於財,兄弟數人,資各數萬。 宿 俗富饒之家,每日必設家常飯置外廳堂,不拘束客,皆就食焉,號曰燕坐。” 老舍 《茶館》第二幕:“洗洗涮涮、縫縫補補、作家常飯,都會!”
(2).比喻極為平常的、習見或熟悉的事物。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三○三:“五經爛熟家常飯,莫似而翁啜九流。”《中國近代反帝反封建曆史歌謠選·洋鬼害人可不輕》:“橫搶豎奪還不算,殺6*人放火家常飯。”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家常飯漢語 快速查詢。
“家常飯”是漢語常用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指家庭日常食用的普通飯菜,具有簡單、樸素的特點,通常區别于宴席或餐館的精緻菜肴。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第621頁)解釋,“家常”意為“家庭日常生活”,“家常飯”即家庭日常制作的飲食,如炒青菜、炖豆腐等傳統菜品。
二、文化内涵 該詞常承載着親情與生活哲學,如《中國文化飲食志》(中華書局,2018年,第134頁)指出,家常飯在文學作品中多象征平凡而溫暖的家庭生活,例如老舍小說中“一碗小米粥配鹹菜”的描寫,體現市井百姓的生活狀态。從語言學角度看,劉月華在《實用現代漢語語法》(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第287頁)分析其構詞法為偏正結構,強調“家庭常态”屬性。
三、引申用法 現代語境中衍生出比喻義,指司空見慣的事物或常規化行為。例如《人民日報》2023年7月刊文稱“基層調研應成為幹部的家常飯”,此處喻指常态化工作方式。該用法在《漢語慣用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20年,第89頁)中被列為固定搭配。
“家常飯”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指家庭中日常制作的簡單飯菜,不同于宴席或特殊場合的精緻餐食。例如:
用于形容生活中常見、普通甚至重複發生的事,帶有“不足為奇”的意味。例如:
與“家常便飯”的區别:後者更強調“平常性”,如《女論語》用“家常茶飯”表達日常侍奉的殷勤;而“家常飯”更側重家庭飲食的簡樸屬性,但也存在含義重疊。現代使用中兩者常互通,均能表達“普通、常見”的比喻義。
百囊網白苋班班暴骸邊廷筆劃冰弦不步人腳承明廬乘時尺璧寸陰馳命吃鴨蛋盜臧得手應心彫绮地毛隄塘風示廣牡刿鉥還贓橫逝宏貫獎譽佳事結轶錦囊妙計課程表科榮苦厄量刑鸾咽鶴唳淪藹毛玻璃免夫魔魔道道難人庖丁解牛澎澎渤渤品食乾冷橋堍缺限十二重樓石像衰征所驗肅雝夙隕甜滋滋條品踢蕩蕩童子鷄完免文章巨公鄉裡迓鼓閑構綫團先知先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