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家中的日常簡便飯食。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四:“ 範文正公 雲:‘常調官好做,家常飯好喫。’” 元 楊朝英 《水仙子·自況》曲:“客到家常飯,僧來穀雨茶。” 清 袁枚 《新齊諧·徐先生》:“ 宿松 石贊臣 家,饒於財,兄弟數人,資各數萬。 宿 俗富饒之家,每日必設家常飯置外廳堂,不拘束客,皆就食焉,號曰燕坐。” 老舍 《茶館》第二幕:“洗洗涮涮、縫縫補補、作家常飯,都會!”
(2).比喻極為平常的、習見或熟悉的事物。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三○三:“五經爛熟家常飯,莫似而翁啜九流。”《中國近代反帝反封建曆史歌謠選·洋鬼害人可不輕》:“橫搶豎奪還不算,殺6*人放火家常飯。”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家常飯漢語 快速查詢。
“家常飯”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指家庭中日常制作的簡單飯菜,不同于宴席或特殊場合的精緻餐食。例如:
用于形容生活中常見、普通甚至重複發生的事,帶有“不足為奇”的意味。例如:
與“家常便飯”的區别:後者更強調“平常性”,如《女論語》用“家常茶飯”表達日常侍奉的殷勤;而“家常飯”更側重家庭飲食的簡樸屬性,但也存在含義重疊。現代使用中兩者常互通,均能表達“普通、常見”的比喻義。
家常飯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常常做的一種簡單、常見的飯菜。它強調平凡、簡易、經濟的特點,主要是為了滿足日常飲食需求而制作。
家常飯的拆分部首是宀、戶、食、犭,總共有11個筆畫。宀表示“房子”,戶表示“門”,食表示“食物”,犭表示“犬”,寓意着在家中準備食物供養家庭成員。
“家常飯”這個詞的來源比較簡單直接,是由“家常”和“飯”兩個詞組合而成。家常指的是家庭内部的日常生活,飯則是指飯菜。
繁體字“家常飯”中,飯的“食”部表示食物,還保留了舊時字體的形态。
在古代,一般将家常飯寫作“家常飯”,字形與繁體字相同。飯在古代有時也寫作“飰”,但較少使用。
1. 媽媽做了一頓美味的家常飯,給全家人帶來了滿滿的幸福感。
2. 盡管外面有很多誘人的美食,我還是最喜歡吃媽媽親手做的家常飯。
家常飯的相關組詞有:家常菜、家常小吃、家常炒菜、家常主食、家常烹饪等。
近義詞包括:普通飯、日常飯、平常飯。
反義詞包括:豪華餐、精美大餐、宴會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