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當垆的意思、當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當垆的解釋

亦作“ 當罏 ”。 1.指賣酒。垆,放酒壇的土墩。 漢 辛延年 《羽林郎》詩:“胡姬年十五,春日獨當壚。” 唐 李白 《江夏行》:“正見當壚女,紅妝二八年。”《警世通言·俞仲舉題詩遇上皇》:“忽一日, 卓王孫 家僮有事到 成都府 ……正來到 司馬長卿 肆中。見當罏之婦,乃是主翁小姐,喫了一驚。”

(2).指煮酒;飲酒。 南朝 陳 徐陵 《春情》詩:“薄夜迎新節,當壚卻晚寒。”

(3).對着酒垆;在酒垆前。 南朝 梁簡文帝 《當垆曲》:“當壚設夜酒,宿客解金鞍。” 明 何景明 《豔曲》之三:“妝成臨勸酒,曲罷坐當罏。” 明 夏完淳 《雪後懷張子韶》詩:“當壚對酌睨 文君 ,露頂沉杯呼 阮籍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當垆”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常見于文學作品中,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該詞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

  1. 指賣酒
    這是最常見的釋義。“垆”指酒店中放置酒壇的土台,“當垆”即站在酒垆前賣酒。例如:

    • 漢代辛延年《羽林郎》中“胡姬年十五,春日獨當垆”,描寫胡人少女賣酒的情景;
    • 唐代李白《江夏行》中“正見當垆女,紅妝二八年”,亦指賣酒女子。
  2. 指煮酒或飲酒
    部分文獻中擴展為與酒相關的活動。如南朝陳徐陵《春情》詩“當垆卻晚寒”,結合詩句意境,可理解為圍爐煮酒或飲酒驅寒。

  3. 對着酒垆的場景
    強調空間位置,如南朝梁簡文帝《當垆曲》“當垆設夜酒,宿客解金鞍”,描繪酒垆前設宴待客的畫面。


補充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二

當垆(dānglú)一詞的意思: 這個詞是一個名詞,意為“圍住水域或道路的墊土或石塊的構築物”。 拆分部首和筆畫: 當垆這個詞的部首是土,共有6個筆畫。 來源: 《廣韻》中有記載當垆一詞,出現在隋朝岑仲勉所編的字書《集韻》(《廣韻》簡稱)中。當時的人們常用當垆來圍住水域或道路,并經過歲月的流轉,這個詞逐漸成為了圍住水域或道路的墊土或石塊的構築物的代名詞。 繁體: 當垆的繁體字為「當壚」。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當垆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一種較早的古漢字寫法是将「土」字寫在上面,「水」字寫在下面,表示在水中墊土圍住水域的構築物。 例句: 1. 沿着當垆散步,感受河邊的清涼。 2. 壘起一座當垆,以防止水流泛濫。 組詞: 當垆主要作為一個獨立名詞出現,沒有太多的組詞形式。 近義詞: 與當垆意思相近的詞語包括護坡、擋土牆等。 反義詞: 沒有一個固定的反義詞與當垆相對應,可以根據語境來選用與其相反意義的詞語,比如開放、無隔離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