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協奏曲的意思、協奏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協奏曲的解釋

指由一個獨奏者(奏小提琴、鋼琴等)和一個管弦樂隊合作演奏的大型器樂曲,通常由三個樂章組成。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協奏曲(Concerto)是一種以獨奏樂器與管弦樂隊協同演奏為核心特征的大型器樂套曲。其名稱源自拉丁語“conserere”(交織)和“certamen”(競争),體現了“協作與競争并存”的内涵。以下是關于協奏曲的詳細解析:


一、定義與特征

  1. 基本概念
    協奏曲通過獨奏樂器與樂隊的交替演奏,既展現獨奏者的高超技巧,又體現樂隊豐富的音響層次。兩者時而協作、時而競奏,形成戲劇性對比。

  2. 結構特點

    • 通常分為“快-慢-快”三個樂章,第一樂章多采用奏鳴曲式。
    • 包含獨奏華彩樂段(Cadenza),由獨奏者即興或預先譜寫,用于炫技性展示。

二、曆史演變

  1. 起源與早期發展

    • 16世紀:作為聲樂體裁出現,如意大利宗教音樂中的“教堂協奏曲”。
    • 巴洛克時期:發展為器樂形式,形成兩種類型:
      • 大協奏曲:由多件樂器組成的小組與樂隊競奏(如巴赫《勃蘭登堡協奏曲》);
      • 獨奏協奏曲:單一獨奏樂器與樂隊對抗(如維瓦爾第《四季》),維瓦爾第因此被譽為“協奏曲之父”。
  2. 古典至浪漫時期

    • 莫紮特奠定現代協奏曲結構,強調獨奏與樂隊的平衡;
    • 浪漫主義時期突出獨奏樂器的歌唱性與技巧性(如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三、代表作品與作曲家


四、現代協奏曲的擴展

20世紀後,協奏曲形式更加多樣化,例如:


協奏曲通過獨奏與樂隊的互動,既考驗音樂家的技巧與表現力,又展現音樂創作的藝術深度,成為西方古典音樂中極具魅力的體裁。如需了解具體作品或作曲家,可參考上述來源進一步探索。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協奏曲的意思

《協奏曲》是音樂領域中的一個詞彙,指的是一種以樂器獨奏和管弦樂隊伴奏為特點的音樂作品。

協奏曲的部首和筆畫

《協奏曲》這個詞的部首是 ⻌(辵)并包含了12個筆畫。

協奏曲的來源

協奏曲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的文獻中,并在後來傳入了西方音樂領域。它源于古代文字的漢字表達,向世界傳遞了中國音樂文化。

協奏曲的繁體

協奏曲在繁體字中寫作「協奏曲」。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協」的古字形是「尅」,意指協調、和諧。後來演變為「協」,并加上了意思為音樂、曲調的「斉」部,形成了現代的「協奏曲」字樣。

協奏曲的例句

他是一位世界級的鋼琴家,演奏了貝多芬的《第五鋼琴協奏曲》。

關于協奏曲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協奏、協奏會、協奏交響樂

近義詞:獨奏曲、交響曲

反義詞:合奏曲、合唱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