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綟木的意思、綟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綟木的解釋

樹木名。又名南燭。葉卵圓形,互生。花白色筒狀,多數花冠排列花軸之上,下垂為穗狀。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二·綟木》﹝釋名﹞引 陳藏器 曰:“生林澤山谷,木文側戾,故曰綟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綟木”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字形和文獻角度分析。根據《漢語大詞典》(第9卷),“綟”字本義指“蒼綠色”,常用于形容織物或植物色澤,如《後漢書》中“綟绶”即青紫色印绶的記載。結合“木”部構成,“綟木”可推測為具有青綠色特征的樹木,可能指代某種特定樹種。

從植物學角度,《中國樹木分類學》(商務印書館,1937年)提及部分殼鬥科植物枝葉呈深綠色,或與“綟木”描述特征存在關聯,但未直接使用該名稱。目前權威辭書中尚未收錄“綟木”作為獨立詞條,建議使用者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指代對象,或核實是否為“栎木”等近似詞彙的書寫變體。

網絡擴展解釋

綟木是一種杜鵑花科植物,學名為Lyonia ovalifolia,主要分布在中國西南地區及長江以南丘陵山區。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學名與别名
    學名Lyonia ovalifolia,别稱南燭、烏飯葉、染菽等。其名稱“綟木”源于古人對植物紋理的描述,指其木質紋理側戾(不規則扭曲)的特征。

  2. 形态特征
    綟木為常綠或落葉灌木/喬木,高可達12米。葉片革質,卵形或橢圓形,長5-14厘米,全緣,葉脈下凸。花白色筒狀,呈穗狀下垂排列。

  3. 生态分布
    生長于酸性紅壤地區,是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常見于林澤山谷及長江以南丘陵地帶。

  4. 藥用價值
    枝葉和果實可入藥,主治脾虛腹瀉、腰腳無力、跌打損傷等症,具有補脾益腎、活血強筋的功效。現代研究認為其可改善肝腎陰虛引起的腰膝酸軟、頭暈目眩。

需注意:綟木易與“樳木”“榒木”等名稱混淆,但後兩者分别指傳說中的大樹(樳木)或其他木本植物(榒木),科屬和用途均不同。

别人正在浏覽...

被受篦箕比隆部人藏傳佛教乘乘螭蛟吃碗茶出人意表蹴鞠打迸抵死謾生敵王所忾凍飲幅員更仆難數宮掌鈎窗乖方蚝白橫生洪基講理奬飾降奚簡勘兼遣賤下經遠可手曠渺枯株兩賴子連具枷聾瞢馬骔木皇匹雛破國鉗梏薔薇輕軒親駕求采曲滓阮家屐三年化碧三牙少尹施不望報霜毫水晶球私淑桃來李答讬寄王青蓋車卧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湘汨閑空涎皮涎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