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涎皮賴臉 ”。亦作“ 涎臉涎皮 ”。嬉皮笑臉;厚着臉皮跟人糾纏。 明 李開先 《寶劍記》第十四出:“你在這青堂屋舍裡坐的,到也自在,你這等涎皮賴臉的,俺管監的喫風!”《金6*瓶6*梅詞話》第二一回:“ 月娘 看不上,説道:‘你真個恁涎臉涎皮的!’” 茅盾 《子夜》十六:“八個代表簡直氣破了肚皮。他們的嗓子也叫罵啞了,他們對于這涎皮涎臉的 周仲偉 簡直沒有辦法。” 楊朔 《三千裡江山》第八段:“一個大嘴的黑人走過來,向 姚長庚 涎皮涎臉伸着手說:‘淡貝!淡貝!’”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涎皮涎臉漢語 快速查詢。
“涎皮涎臉”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讀音與注音
2. 釋義
形容人嬉皮笑臉、厚着臉皮糾纏不休的狀态,帶有貶義,通常指故意裝出輕佻或讨好的态度()。
3. 出處與演變
4. 近義詞與用法
5. 例句參考
該成語通過“涎”(口水)的意象,生動刻畫了不顧顔面、糾纏不休的形象,適用于文學或口語中批評輕浮行為。
《涎皮涎臉》是一個形容詞詞組,用來形容一個人無精打采、懶散無力的樣子,表現出對事物漠不關心、懶散的态度。
拆分部首和筆畫:涎 - 水部;皮 - 皮部;涎 - 水部;臉 - 豆部。涎部為4畫,皮部為5畫,臉部為18畫。
來源:《涎皮涎臉》這個詞的來源比較難以考證,但可以推測它可能起源于民間俗語。涎是指口水,皮是指面部的皮膚,臉是指面部。通過這個詞組的組合使用,形象地描繪出一個人面部無神、懶散的樣子。
繁體:涎皮涎臉
古時候漢字寫法:涎皮涎臉
例句:他整天在家無所事事,一副涎皮涎臉的樣子。
組詞:涎流滿面、涎臉汪洋
近義詞:無精打采、懶散無力
反義詞:精神煥發、精力充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