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以鐵箍束頸,以木械铐手,嚴加控制管束。《法苑珠林》卷二七引 南朝 齊 王琰 《冥祥記》:“ 徽 以兄子,繫于郡獄,鐵木竟體,鉗梏甚嚴。” 唐 柳宗元 《童區寄傳》:“不足,則盜取他室,束縛鉗梏之。”
“鉗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以上解釋綜合了漢典、滬江詞典、查字典等平台的定義(-3、6),并參考了古代文獻用例。如需更完整信息,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原文。
《鉗梏》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钅”(金)和“木”(樹木),共8個筆畫。它的本義是用金屬制成的夾具,用來束縛囚犯的手腳。
《鉗梏》來源于古漢字,古時候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其中,“鉗”一字由金屬制成的夾具,表示用力夾住;“梏”一字指束縛、拘禁的器具。古時候的寫法多采用篆書形态,稍有變動。
在繁體字中,與簡體字“鉗梏”對應的詞語是「箝梏」。繁體字中的「箝」與簡體字中的「鉗」意義相同,都表示夾住、夾緊等含義;而「梏」則沒有改變。
以下是一些關于“鉗梏”的例句:
1. 警察在逮捕嫌犯時使用了鉗梏。
2. 這家工廠被指控長期剝削工人,使他們像身陷鉗梏一樣無法自由。
構成“鉗梏”的字可以獨立使用,也可以與其他字組合形成新詞。一些與“鉗梏”相關的組詞包括:
1. 鉗制:以力量夾住或控制。
2. 束縛:用繩索、鐵鍊等方法限制行動。
3. 拘束:限制行動自由。
近義詞有“拘禁”、“囚禁”;反義詞有“自由”、“解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