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讬寄的意思、讬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讬寄的解釋

(1).付托。《晉書·張華傳》:“會帝問 華 :‘誰可託寄後事者?’”

(2).指所受付托。 唐 白居易 《為人上宰相書》:“相公寵擢之榮,託寄之重,自國朝已來,三者兼之甚鮮矣。”

(3).謂寄托情意。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方正》:“ 孫興公 作《庾公誄》,文多託寄之辭。” 元 歐陽玄 《墨梅賦》:“彼翰墨之託寄,亦何異乎《風》《騷》。” 鄭文焯 《鶴道人論詞書》:“ 唐 、 五代 及兩 宋 詞人,皆文章爾雅……甚至名伎高僧,頑仙艷鬼,託寄深遠,屬引湛冥。”

(4).委托寄送。 清 楊恩壽 《坦園日記》卷七:“初十日,適有便赴 粵西 ,託寄家書。”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讬寄”是一個古漢語詞彙,讀音為tuō jì,其含義可從以下多個角度解析:

一、基本詞義

  1. 付托
    指将事務或責任交付、委托給他人。例如《晉書·張華傳》記載晉武帝詢問張華:“誰可託寄後事者?”即詢問可托付身後事的人選。

  2. 指所受付托
    強調被托付的責任或任務。如唐代白居易在《為人上宰相書》中提到“託寄之重”,形容宰相職位承載的重大使命。

  3. 寄托情意
    多用于文學作品中,通過文字或行為表達情感。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提到孫興公寫《庾公诔》時“文多託寄之辭”,即文中蘊含深切的情感寄托。

  4. 委托寄送
    表示通過他人傳遞物品或信息,如古代委托信使傳遞書信等(此義項多見于文獻引申用法)。


二、相關擴展


三、現代使用

“讬寄”現已不常用,多出現在古籍或仿古文體中。如需表達類似含義,現代漢語更傾向于使用“托付”“寄托”“委托”等詞彙。

網絡擴展解釋二

《讬寄》的意思

《讬寄》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委托或托付寄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讬寄》的部首是言字旁,同時也是一個獨體字。

《讬寄》共有13個筆畫。

來源

《讬寄》的字義來源于古代人們通過寫信或物品上寫字的方式進行托付或委托送達的行為。

繁體

《讬寄》的繁體是「託寄」。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讬寄》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基本上保持了現代漢字的結構。

例句

1. 我把信件讬寄給郵局,希望能安全送達。

2. 他讬寄了一本書給我,讓我幫忙送給他的朋友。

組詞

例如:讬托、委讬、托付、寄托。

近義詞

近義詞包括:委托、寄托、叮囑。

反義詞

反義詞包括:親自、自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